用校园足球“全方位”育才

2021.09.09
发展校园足球,让足球回归教育的宗旨,具体到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的理解,就像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决定了企业不同的发展理念。在校园足球实践过程中,东北育才结合自身“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校园足球文化。
用校园足球“全方位”育才

育才系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而五育并举,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教育学博士的高琛校长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不能割裂开孤立地去发展某一个方面,体育是其它几项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前提,德育的发展离不开智育和体育。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可能只注重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同时也要结合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才能起到对学生真正的教育和提升作用。”

突出校园足球的校园属性

这也是为何育才一直重视体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体现在校园足球方面,从足球队员选拔时起,就强调要注重学生五育并举,也鼓励踢球的队员们全面发展。张主任说,从校队生源的数量上,育才从来不发愁,想要到育才踢球的优秀足球人才很多,他们不用到处去挖人,比如育才组织一次集训营,或者组织一些校际比赛,总会一些学生主动要求加盟育才。但育才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拔标准。

育才校队的资料显示,队内不乏学生会干部、校乐团成员,擅长主持和美术的也有,还有在演讲与口才方面比较突出的选手。

育才的校园足球非常重视队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因为本身育才就有着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的能力,学校也鼓励学生有多种爱好,这样能够在不同领域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如果校队成员,具有视野广阔、头脑灵活、心态积极乐观的特点,对于他们踢好足球,都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帮助。”张主任说,“我们有队员本身也是乐团成员,除了校队比赛外,还参加乐团的一些公演,在初登赛场和舞台时可能都很紧张,可一旦时间长了,两个不同领域的经历,彼此能相互促进,提升学生的自信。这也是为何育才大力倡导文体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

育才的学生普遍有至少一样特长,除了学习外,他们要通过不同的领域来完善自己,育才培养的人才不可能是只会读书的单一型人才。在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学校与一些足球专业人士沟通过以后也发现,对于足球教育的过度单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球员们的思维模式,从而也缩小了球场上的视野,这显然对提升足球技能是不利的。

“因为不是专业梯队,所以我们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约束,更突出校园足球的校园属性。我们首先要有足球,也要有学生在校园生活的气息,训练比赛是累,但还要有激情,有新鲜感,让足球训练成为他们的渴望,而不是负担。”这是张主任在育才校园足球发展中坚持的导向之一。

全方位教育,包括家长

发展校园足球,让足球回归教育的宗旨,但具体到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的理解,也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思路。

“就育才而言,尽管我们有一名来自新疆内高班的学生被沈阳城建足球俱乐部选走,去打了中甲,但总体看,以我们的训练强度、比赛质量,还只属于业余水准,还远达不到职业标准。因此我们给育才校园足球发展的定位,最重要的还是放在五育并举,在这里,爱好足球而学习稍有不足的学生,可以借助足球来向更高学府的梦发起冲击,也许不一定成功,但是至少无悔。”

“因为我们的教育,保证所有的学生在我们这里既能踢球,又能接受高水平文化课的教育,同时保证素质教育不与同龄人、不与社会脱节,所以至少我们做的是负责任的校园足球建设,不会盲目扩大规模,不会放弃学校的原则,不会为了招收更多的足球特长生更改太多的教学规则,坚持学习的重要地位是不能撼动的,让更多爱学习爱踢球的孩子能够达到融合,给一些爱踢球而学习稍微有一点不足的孩子一个升学的机会。但如果只踢球不学习,我们就爱莫能助了。”

说到家长,张主任感慨颇多,校园足球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家长们的支持。在他的微信里,有一个160多名家长组成的群,全部都是踢球学生的家长。家长们经常在群里探讨孩子们的教育、足球、身体发育等话题。家长们会互相提醒要注意控制看比赛时的情绪,也会相互调侃在孩子面前有时候忍不住发火的窘境。

“校园足球的教育,其实在很大一个层面也是对家长的教育。足球这项运动涉及到集体,那么就有团结,有包容,有主力,有替补,有对手,有成功,有失败,参加的学生队员水平也有高有低。我们会经常跟家长沟通:在孩子胜利的时候,应该怎样;失败的时候,最好怎样。每一次比赛其实都是一种经历,每一次胜利或者失败,都是一次成长。”

张主任认为,德育其实不止是针对学员,“我们号召家长一起,从自我做起,自我反省。在孩子的胜负面前,能不能做到态度一致,在孩子发挥不好的时候,能不能做到循循善诱的鼓励;在孩子传球失误时,被人指责批评时,家长能否做到平常心。只有家长做到了,我们才能寄望于学生做到。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让学生踢球的家长,也同样要经历一次自我性格与心态的重塑。这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张树德在与球员家长沟通中,逐步感受到了校园足球超越足球本身的巨大正向影响。

普及,才是真正回归校园

但校园足球不应该只有精英,更重在普及,育才也深知这一点。本着运动自由、爱好自由的原则,育才从来不会强迫任何学生必须喜欢足球或者必须看足球,但同时育才也相信,在足球的世界里,并不只有一种角色。

“说起足球,很多人可能觉得,只有场上那些运动员、裁判员和场边的教练能够代表这个行业,但实际上,翻译、队医、记者、管理层、投资人,甚至场边的啦啦队,看台上的球迷等等,都是足球领域内不可或缺的角色。”

张树德记得,有一次高中足球校队的决赛,因某种原因,不能在原定的第三方场地踢了,最终搬到育才高中部校内的球场进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场地更改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次比赛只有高三学生因为学业太忙没有出来,高一高二都自发出来看比赛,后来当比赛很激烈之后,高三学生也冲出来了。加油声、呐喊声不绝于耳,还有很多尖叫声和激动的跳跃,那场景一直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场比赛表现最好的是几个新疆学生,结果科高部的学生直接冲到新疆部的食堂,找球员签名、合影、拍照,各种交流,这是平时很难见到的。打那以后,很多学生都成了好朋友,能看到他们在校园里一起交流踢球或者从事其他体育项目的身影。

那一刻,张树德在想,“校园足球就应该回归校园,要是有更多的主客场制的比赛,让更多的校园比赛在校园里进行,让原本属于他们的加油呐喊声就在场边响起,让校园足球作为桥梁,将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的心灵都连在一起,加深友情,我们坚信这也是校园足球应该发挥的作用。”回忆起那段往事,还能感受到张主任的愉悦心情。

对于那些爱看球但不踢球的男女生,学校曾经邀请过一些优秀的现役、退役运动员来进行交流。张树德说,等到疫情都完全过去了,一切都恢复到正常节奏,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国际足球人士,比如曾经在中超执教过的教练、效力过的球员,在恰当的时机走进育才,给喜爱足球但是不擅长踢球的学生,开展一些讲座或者交流。或许,这些孩子当中未来就会走出一些足球行业管理者或者投资人。

张树德坚信:“校园足球的目的不止是竞技,足球的发展方向也不只是体育特长生、职业运动员,我们会努力搭建一个平台,让足球领域更多的角色,能够在校园足球的旗帜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线客服 快速购买
关注 公众号
足球大赢家
关注我们
4008800246
咨询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