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冠军的“网”越来越大

Multi-Club Ownership(MCO,多俱乐部所有权),已经成为世界足坛的潮流。继著名的红牛集团和曼城的城市足球集团(CFG)之后,越来越多的欧洲俱乐部开始追求多俱乐部的“集团化”。最新的个案,就是英超豪门利物浦的母公司芬威集团,正在全力运作收购西甲的赫塔菲俱乐部。一旦收购完成,利物浦将成为英超传统六强之中,继曼城、曼联、切尔西之后第四个“集团化”豪门。
欧洲俱乐部追求的多俱乐部“集团化”,不仅是单纯的足球俱乐部投资运作,还体现了跨越联赛、俱乐部财务联动、球员交易沟通等多重特征,是投资资本带有鲜明战略目的驱动的运营行为。这种多俱乐部共属一个资方的“集团化”格局下,以“母俱乐部”利益为核心,资方对其他联赛“子俱乐部”的全面控制,追求球市与财务双重投资回报是终极目标。
多俱乐部“集团化”趋势,正在欧洲五大联赛尤其是英超迅速推进。芬威集团只是最新加入的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因为带给“母俱乐部”的全球影响力,以及财务操作和球员转会的便利性,投资多元化与风险分摊等利益,实在是过于诱人。以至于哪怕有欧足联的可能的严厉惩罚,以美资为首的俱乐部们也是趋之若鹜。
虽迟不晚,芬威趋利而动
鉴于英超已有超过2/3的俱乐部已完成“多俱乐部所有权”模式的“集团化”投资,利物浦的举动已经慢了,但总算还不太晚。芬威集团非常谨慎,在近年由重返俱乐部的体育总监爱德华兹牵头,考察了25家欧洲俱乐部并全部完成了尽职调查。参考了红牛集团、城市足球集团的经验,利物浦将收购俱乐部的目标锁定在西班牙。皇马副主席何塞·桑切斯帮助芬威集团联系了马德里郊区的赫塔菲,利物浦经过周密的考察,认为这是理想的收购目标。
赫塔菲地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交通便利且因西班牙青训基础雄厚,便于利物浦铺陈球探网络,以赫塔菲为中心点,辐射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和拉丁美洲,寻找潜力巨大的足球新人。同时,身处西甲的赫塔菲还可以成为利物浦一线队冗员理想的租借目的地。通过在西甲的高强度历练,为将来进入利物浦一线队奠定个人能力和经验基础。毕竟英国脱欧之后,其他国家的新星想要拿到英超的劳工证难度增加,利物浦和其他英超俱乐部都需要在欧洲为这些新人找到暂时的落脚点,让他们能在“子俱乐部”满足劳工证条件后,顺利登陆英超。
当然,必要的时候赫塔菲还将帮助利物浦减轻财务压力,转移投资风险。俱乐部之间的共享球探网络、大数据资料库和球员的流动性培养,还能让“集团”内的俱乐部整体财务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芬威集团内部认为收购并不是扩大利物浦的品牌影响力,而是芬威自己的品牌战略。除了利物浦,芬威集团在体育领域的投资还分布在F1赛车、高尔夫、自行车和美式职业体育特许经营权等诸多方面。
这是不能“掉队”的竞争
为何芬威早在去夏就已开始布局收购“子俱乐部”?英国足球金融专家基兰·马奎尔认为,这是利物浦与其他英超传统五强,乃至与皇马、巴萨竞争全球影响力的关键举措。在他看来,这是利物浦“不能掉队的竞争”:“利物浦拥有庞大的世界球迷群体,如果利物浦想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进行巡回赛,建立像曼城那样遍布全球的‘子俱乐部’作为基站,就是必要的战略发展举措。”
利物浦在《福布斯》最新的足球俱乐部价值榜上排名第四,但芬威集团想要更进一步。尤其是曼城“集团化”后的全球影响力突飞猛进,让芬威集团羡慕之余,感受到的更多是危机。2013年曼城成立城市足球集团时,依靠阿布扎比酋长的“输血”,赛季商业收入才达到1.6亿欧元。2023/24赛季已突破4亿欧元,并基本实现不再需要石油王室的支持,而利物浦商业收入只有3.43亿欧元。
今夏芬威集团破例在球市投资了超过4.8亿欧元引援,他们的目标是尽快让利物浦的赛季营收突破8亿欧元,与曼城并驾齐驱。像曼城那样将“子俱乐部”遍布全球,就是爱德华兹和他的团队未来主要的战略目标。对芬威集团而言,与曼城的全面竞争已经持续了许多年。利物浦要在球场上持续获得成功,就要紧跟曼城的“集团化”战略,为利物浦未来的足球人才流动建立更便捷的通道,为全球化的商业拓展建立更多的海外基站。只有这样,芬威集团对利物浦的投资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