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做广 集团化扩张
利物浦队正在进行亚洲行季前赛,但芬威集团看重的是季前备战的另一面。利物浦全球第20家专营店,将在中国香港开张。此外,利物浦还将在亚洲开设更多的青训学校,与当地的基金会合作,扩大利物浦的影响力。对芬威集团而言,季前赛的商业意义显然大于竞技意义。俱乐部CEO霍甘直言不讳:“我们邀请了达格利什、伊恩·拉什、杜德克、海皮亚等名宿参与其中,希望可以引发球迷更多的热情。”
此外,芬威集团还在同步进行更宏大的战略计划。芬威集团希望通过收购更多英格兰之外的俱乐部,像曼城的城市足球集团一样形成庞大的集团效应,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芬威长期持有利物浦的决心。早在去年7月,芬威集团就已在谈判,尝试收购法甲落魄劲旅波尔多,只是最终,这桩收购因波尔多糟糕的财务状况未能成功。
今年,芬威集团进军西甲,先是与大巴黎的母公司卡塔尔体育投资公司(QSI)竞购西乙的马拉加,收购价为1亿欧元。不过,因为竞争激烈且马拉加目前控股方也是卡塔尔资本,收购难度很大。随后,芬威集团又将目标转移到马德里郊区俱乐部赫塔菲。芬威集团将法甲和西甲作为“多元化”首选目的地,源于英超其他豪门的竞争。曼城的城市足球集团在法国有特鲁瓦,在西甲有赫罗纳,切尔西在法国也有斯特拉斯堡。
而且,多俱乐部模式不仅存在于英超六强的曼城、曼联、切尔西,布莱顿、水晶宫、诺丁汉森林、利兹联等俱乐部同样是多俱乐部模式。近期,欧足联虽然判决多俱乐部模式下的水晶宫失去欧联杯资格,让位给联赛排名更高的里昂,但曼城和赫罗纳之间的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这让芬威集团看到了继续推进多俱乐部模式的希望。而且,芬威集团还在考虑收购南美特别是巴西俱乐部,为利物浦未来从南美遴选足球人才建立扎根当地的基地。
近年芬威集团因为克洛普的关系,球市选援相当部分来自德甲俱乐部。不过现在,芬威集团迫在眉睫的战略突破,除了夏市创纪录引援确保球队在争冠集团中的实力优势,更在于尽快加入英超俱乐部的“多元化”竞赛。像曼城从赫罗纳“上调”萨维尼奥一样,将球队新人或冗员下放卫星俱乐部“练级”,或从卫星俱乐部发现人才。这样的引援成本会大幅下降,还能分摊母队引援的用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