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洙和“足球练习生”计划

1998年,在巴西留学一年的李章洙来到中国,执教前卫寰岛,此前,他在一和天马担任助教,随队拿到联赛三连冠,还获得了亚俱杯冠军。
初来乍到的李章洙不会想到,自己和中国职业足球的故事一写就是二十多年。这期间,前卫寰岛变成了重庆力帆,又变成了重庆两江竞技,最后在中国职业足球的版图黯然消失。而李章洙则以重庆为起点,青岛、北京、广州、长春、深圳……李章洙先后执教了6支中国顶级联赛队伍,而他也早和中国足球融在一起。
“我在中国东南西北各个城市待了很多年,对中国很有感情。我希望中国足球有好的发展,如果需要做一些事情,我义不容辞。”李章洙说。
新故事已写下续篇
李章洙和中国职业足球的故事很多,有人说见过他守在酒店大堂的角落里挨个堵晚上准备出去放飞自我的球员;也有人说他曾经在球员房间里搜出三大袋酒瓶,那些,是他和中国足球的过去。如今,他和中国足球又开启了新的故事。第二届“百年名校杯”足球精英交流赛(小学组)在江苏省启东市进行之际,这篇故事已写下了序篇。
相比李章洙此前带过的职业球队所在的城市,启东于他而言是个陌生的地方,他的第一印象是安静。安静,利于摒弃杂念,也利于思考。
7月22日下午,启东市足球发展规划研讨交流会召开,李章洙被聘为启东市校园足球总顾问。经历了多年职业足球的风霜雪雨,李章洙最后还是钻进了校园。“二十多年前,我在重庆见到中国足协的领导,当时就向他们提出要把校园足球搞好。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时就着手发展,现在会怎么样?”李章洙问,但没有答案,足球没有如果,包括中国足球。
“在东亚,不论中国、韩国还是日本,家长对学校都非常重视。”李章洙说,“校园足球方面,韩国和日本比较发达,这两个国家的高水平足球都是从校园足球起步,所以,中国足球早该把校园足球搞好。”李章洙也是从校园足球里走出来的,可以看到很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李章洙在巴西留过学,那里,人们对球员上什么学校没概念,只要球踢得好就行。“在东亚,家长对孩子们的要求完全不一样,孩子们一定要上学,一定要毕业于好一点的大学,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东亚的家长普遍比较焦虑。”李章洙说。
辛菊的儿子今年11岁,为了让儿子在郑州郑上路小学踢好球,一家人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这样儿子每天能多睡会儿。衣食住行只是基本,辛菊最担心的是孩子一旦没在足球上发展好,今后该怎么办。
袁赛赛的儿子今年8岁,已在同龄人中展现出了不错的足球天赋。袁赛赛当过兵,身上有军人独有的挺拔劲儿。但谈到儿子在足球上的未来,再冷静的他也免不了多想一层。虽然儿子已经受到了众多青训机构甚至职业梯队的关注,但袁赛赛还是有些举棋不定,“孩子太小,未来的路还很长,作为家长,当然希望他能够成为对中国足球未来有用的人,但具体该怎么走,我也没太理清头绪。”
头绪,是辛菊和袁赛赛心头的肉芽,一端连接着希望,一端则勾着心底对未来不确定的痛。这种痛不仅牵扯着他们二人的神经,也压在众多踢球孩子父母的心底。袁赛赛想过把儿子送去国外,可始终停留在想法上,理由有两个,一是孩子太小,二是个人留洋所面对的未知,并不比国内少。
语言、文化、升学,还有更多,无一不需要慎重,无一不需要勇气。勇气从哪里来?也许李章洙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应加强中韩校园足球合作
在“大师分享会”上,关于中韩青训的区别,是孩子和教练们最关注的话题。但对李章洙而言,讲述韩国校园足球的区别,不如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韩国足球的青训。
李章洙知道健力宝队,也知道所谓的“健力宝”模式,在他看来,这一模式只是在巴西画了一个圈,把李金羽、张效瑞们关起来,与世隔绝。圈外围满了给队伍介绍训练赛队伍的经纪人,圈内则是几十个压抑的中国男孩。足球在巴西是快乐的,可那些健力宝男孩们,也许并不清楚快乐是什么。
事实上,快乐只是足球的一部分。李章洙讲述的是更多中韩校园足球青训的具体区别,具体到几乎可以打消辛菊和袁赛赛的焦虑。
“韩国足协规定,俱乐部必须配备各个年龄段的梯队,而且规定要边踢边上学。”李章洙说,“具体的方式是俱乐部在一个区域里指定一个学校,派梯队球员和教练进驻,一边学习一边训练。其中产生的费用,包括装备、教练薪资等一切费用均由俱乐部负担。同时,这些俱乐部梯队有单独的联赛,校园足球队伍也有自己的联赛,到了假期,所有的队伍在一起打一个规模更大的联赛。”
由于职业球队和校园足球联系愈发紧密,韩国校园足球的优秀球员在15岁左右就会被选拔进职业梯队。“到初中的时候,父母已经知道孩子们的水平如何,就需要在高中升学和职业梯队间做出选择。大部分会选择职业梯队,因为职业梯队不仅能够提供继续上学和踢球的双重机会,还能为小球员的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比如所有费用都由俱乐部来承担。”李章洙说。
最近几年,中国足协一直在加强青少年足球层面上的国际交流。在李章洙看来,频繁的交流需要在队伍实力、费用、飞行距离、饮食等方面综合考虑。中日韩都在东亚且饮食和文化也较为接近。韩国和日本足球的综合实力也强于中国,可以更频繁地交流。但在目前,中韩间的青少年足球交流还不充分,“我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跟韩国进行交流是最好的,我们能够看到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
李章洙带来的新计划
有了启东市校园足球总顾问的头衔,李章洙带来了自己的“足球练习生”计划。韩国拥有强大的娱乐明星制造能力,同样具备制造球星的能力,韩国国家队的球员大多出自韩国的校园足球体系,即便是孙兴慜,也是高一左右才前往德国生活和训练。东亚国家文化中对于校园的重视,可以让中国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在韩国的学校里成长,经历韩国校园足球的打磨,参加韩国职业梯队的选拔,甚至效力于韩国职业联赛。
“青少年每年保持30到40场以上的正式比赛,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李章洙说。青少年比赛数量,尤其是高质量比赛数量一直是中国足球的痛点之一。从中青赛各大区预选赛可以看出,足球发展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队伍实力差距过于明显。许多青少年球员每年高质量正式比赛的场次数量远远不够。至于非正式的交流赛,韩国队伍交流赛的数量更是远超国内同年龄段队伍。除了比赛数量和质量高于国内,李章洙还认为韩国可以成为中国青少年球员留洋的跳板,“许多知名俱乐部的球探常驻韩国,他们一直在观察韩国的年轻球员。”李章洙说。
也许,这次前往启东参加“百年名校杯”的孩子中将来会有人会成为“足球练习生”前往韩国,成为中国足球的未来之星。
不论是贾秀全,还是李章洙,不论是中国的足球特长生,还是韩国的“足球练习生”,其内核都没有不同。校园足球,不仅需要引进来,同样需要走出去。
李章洙和启东的故事是个开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