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足球情结

2023.09.25
作者森森,是广州资深体育、摄影、诗词爱好者。通过亲身经历,作者描述了自己对于足球的热爱和痴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东深厚的足球基础和浓郁的足球文化。

足球,是我懂事以来的一大乐趣!无论是观赛还是踢玩,都可给身心带来无尽的愉悦,成为我一生的情结!

记忆中的广东足球

初看球时,只看球员争抢球,就算观众喝彩,也不知为啥。直到上小学了,才开始注意球员的动作。从那时起,我开始注意球员的表现慢慢记住他们的号码,主要是广东队和广州队了。广东队60年代的球员有:守门员马伟斌、江兴国,后卫冯美禄、丁维夫、廖德营、梁德成,前卫关辉晃、黄福孝、程洪森,边锋杨菲荪、张均浪、林伯廉、中锋杨子旋。那时我对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

1966年时,全国联赛停止,但球队要训练比赛,观众要看球。广东,广州这两支省市兄弟球队只好在越秀山自娱自乐赛过几场。后来联赛恢复,广州是各省市球队较好的冬训地,连续几年都举办广州冬训邀请赛。这时的广东队已具备了一定实力,不怵当时的辽宁、天津等北方球队,互有胜负。在和外国球队来访的比赛中,都有不俗的战绩。1972年,香港流浪访问大陆,队中有几名外籍球员,扬言要横扫对手,结果在广州1比2输给了广东队。流浪不服气,提出再打一场,结果输得更惨,1比4。后来香港愉园也来,也是铩羽而归。之后,香港联队来访,还是2比3输给了广东队。至此,他们那种“嚣张”才有所收敛。第三届全运会,广东队和辽宁队在决赛中打成1比1并列冠军,那是特殊年代的特殊冠军,但不管怎么说,广东队的实力都摆在那里。之后,广东队不时补充新人,古广明、王惠良、黄德宝,郭亿军、欧伟庭、谢育新等好手涌现,名帅苏永舜执教球队获得联赛冠军。

1979年首届省港杯赛首回合,广东队3比1获胜,年仅19岁的古广明首开记录。1981年国家队,苏永舜任主教练,广东队占了国家队的大半壁江山。这届国家队,特点鲜明、技战术一流。1983年,上海五运会,广东队一路过关斩将与上海队会师决赛,最终点球决胜惜败屈居亚军。1987年,广东举办六运会。广东联队由岳永荣执教,一路过关斩将,决赛麦超一球定江山,击败辽宁队,拿下全运会足球冠军。

进入九十年代,职业联赛建立,广东万宝(后是广东宏远)和广州白云队(后为广州太阳神)是广东足球两大支柱球队。陈亦明引进了黎兵和马明宇的转会也在中国职业足球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但随着黎兵和马明宇合同期满离开,万宝退出,广东宏远队开始走入低谷,跌落甲B。后来,中国顶级足球联赛更名为中超联赛,广州也成立了广药俱乐部。之后,恒大入主广州足球,请来世界名帅里皮和斯科拉里。这是一段波澜壮阔,令人难以忘怀的足球岁月。

球票和求票

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在越秀山下的洪桥街派出所工作。每当越秀山体育场有足球赛,他都会到那维持秩序。那时弟弟出生不久,妹妹也小,母亲一个人难以看管我们仨人,所以父亲每次上越秀山体育场都会带上我,我有时就坐跑道上看,从此和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几十个人在争一个球?父亲的同事听得大笑;后来,看懂了是两队不同衣服的人在争球;再后来,明白了两个球队通过各种传递配合,“想方设法”将球送进对方的球门,也看懂了各种阵型,明白了什么是“越位”。看得“懂”球时,已是1962年秋天,父亲调离了洪桥街派出所。知道我喜欢看,父亲就请派出所的同事带我进去。可毕竟,人家到越秀山是工作,不可能每次都带上我,也不能时时照看我,我只能到体育场售票处买学生票看球。

那时的学生票,甲级联赛是二角,其它赛是一角。每次买票,母亲总是唠叨,父亲又不常在家,我就把母亲每天给我的5分早餐钱省起来。好比赛要提前一晚去排队。买不到票,我也有办法。开赛当天一大早,我从二中学旁的小巷上去,爬墙进入球场到南看台的厕所里躲起来,到有观众进场才出来,只要进场了就好办。后来,母亲所在单位北园酒家的师傅,有的也喜欢看球。1971年甲级联赛的关键比赛——广东对八一。陈华师傅有张票,他想去看,但要上班,我就求他让给我。他起初不是很愿意,在我不断央求下,他说给我出道题,答对了,票就归我。我看到了希望,马上高兴地答应。他想了一下,问广东队的7号叫什么?杜智仁!我随口答出。他说题目太简单了,再出一题。球票在他手上,我只得答应。他又想了想,问越秀山体育场建好后第一支比赛的外国球队来自哪个国家?我懵住了。我没看过外国队的比赛,也没什么地理知识,只记得体育场广播里介绍将有一支好像是什么甸的来比赛。只能结结巴巴地说,“是不是X甸?”这时有个师傅附在我耳边说“缅甸”,我马上也答说是缅甸。母亲笑着说:“开始说一题,答对了又要加一题,已答对了一半了,给了就算了吧!”旁边的几个师傅一起起哄,陈师傅无奈慢慢掏出球票,我一把抢了过来。“如果有出场名单,带一份回来给我。”陈师傅说。

趁年轻,过足瘾

小学时,总喜欢模仿广东队球员踢球的架势。那时的小学人多,普遍实行二步制(各班级错开上上午四节课,没上课的二节时间,学生就分为若干个小组,到居住面积稍大的同学家里自习或做作业)。我家当时有个几户人共用的大厅和小天井,老师就分了一个学习小组在我家。我上课时拿了老师一截粉笔,在小组学习时叫同学按照广东队球衣上胸前的两个“V”型字样画在自己衣服上,同时在“V”的两边写上“广东”二字,再写上号码,然后拿出皮球到人行路上模仿广东队球员。周日,我用晾晒衣服的竹杆绑在小板凳上当球门,和同屋的铭哥玩射门,有时玩到全身都脏兮兮的。

1966年,停工停课,下午4点多马路上已没有车了。大人们就在马路上摆起了球门,踢七人制足球赛。当时有个孩子叫朱卓干,技术很好,后来成为我的中学同学。那年春节,姑妈给了我3元压岁钱,我连忙到省财厅附近的体育用品店买了个橡胶大皮球。

一日天色入黑,大人们踢完,我和邻居的几个小孩也拿出皮球到马路上踢。玩着玩着,隔壁一小孩在跟我抢球时一脚踩中皮球跌倒在地,爬不起来。到卫生所检查是大腿骨折,上了夹板固定治疗。当时我心里十分害怕。晚上九时许,母亲下班回来,还没进门,邻居就和她说了这事。母亲马上把皮球提出来,拿起菜刀,像切西瓜一样把皮球割开。我边看边流泪,但不敢争辩。以后的一段时期,我都不敢踢球,但看到人家在踢,心里总是痒痒的。到了初中,只是曾经瞒着母亲偷偷和几个同学到越秀山踢过几次球。

高中(65中)时学校有了球队,体育老师姜正中为教练。当时我校在江高地区足球赛中所向披靡,联赛在我校举办,我时常打饭后在操场边端着饭碗边吃边欣赏比赛。有时,下午第二节下课后,我也和几个同学一起到隔壁镇二小的小球场过把瘾。

到发电厂工作后,不时和师傅、师兄们聊足球。后来,厂团委书记主持组建广州发电厂足球队,由我们修配车间的张师傅任教练。张师傅知道我喜欢足球,一定要我加入厂队。到那一看,大部分是有一定基本功的师兄。那时,球队常在周日和附近的单位比赛。后来,电厂团委在燃料车间旁边选了块地建了个九人制的足球场,每人还发红绿二套球衣和球鞋,我是4号。那时,我的基本功不行,只能打替补,只有当我们领先时才会派我上场冲一下。1975到1976年间,广东电校一批毕业生分配来厂,其中几人接受过体校专业训练,我们实力大增。我是修配车间的主力,那时我们实力最弱,却有一股拼劲。

随着年龄逐渐增加,球踢得越来越少,九十年代后期更是基本上没踢球了,虽然单位里有球队,但都是年轻人的事了,我大多在旁观看,偶然踢上两脚,也感觉脚浮浮的……

中国足球会有春天

小时候看球,主要任务是搞到票。进入宣传部门工作后就不同了,我还想把比赛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后来,单位接到通知,请求我部派人支援九运会的记者接待管理工作。单位时任常务副部长派我前往。到九运会组委会后,我被任命为“新闻宣传部记者接待处处长”,主要任务是:做好有关宾馆酒店的沟通协调工作,落实安排好到访记者的吃,住,行等后勤保障工作,确保记者的采访工作顺利进行。这是我从未没接触过、难度和风险都很大的工作任务。我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通过座谈,走访,开会等方式,具体摸清了当时的情况,并和领导、同事具体研究,顺利使组委会,宾馆酒店,记者等各方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后来,我就正式提出请求办理中超联赛的相关证件。开始有关负责人以为我只是过过拍照瘾,感到为难。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和微信,我用摩托罗拉手机连续发了18条短信给当时市足协的领导,把我对足球的认知,广东广州足球的发展,球队的成绩和球员的特点姓名,以及外战内行等情况都说了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此,我每年都有正式证件进场记录比赛了。

赏拍中超这十多年,不仅拍到了球员拼抢、过人、射门和扑救的瞬间,也拍到了他们赛前热身、赛后向球迷和观众致谢、从球员通道走向大巴等各种细节,还领略了观众排山倒海般的助威呐喊。于是,我也开始追星了!开始,我也像球迷一样,拿着球衣在过道请球员们签名,他们也很乐意,但过后发现看不清他们写了什么,我就改为跟他们合影。每场球,凡是主力队员或自己喜欢的球星和教练员、领队,我都争取和他们合影,到下一场就把照片送给他们。

广州是全国文明城市,球迷和观众的行为表现不能忽视。一些关键的场次时,我提前撰写短文,提出明确要求——文明观赛,尊重客队,尊重裁判,不喝倒彩,不出粗语,理智对待输赢,理智对待球员的失误,营造良好的观赛氛围。文章在《广州文明导报》上刊登,进场时交给志愿者派发给观众,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近距离接触中超,可能是受场上气氛的感染,或是为某一球员的良好表现所刺激,赛后不久就有感作出一首小诗。后来,到了下半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琢磨这场球写什么?写谁?怎么写?边看边拍、边拍边想地打起腹稿,到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基本成型。有些重要的关键场次不在广州打,也在看电视现场直播时边看边想,赛后不久就写出来了。几年来,写出过不少诗词。这是我对中国足球、广东足球、广州足球的热爱和痴迷。她带给了我欢乐,给予了我力量,常使我愉快,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

尽管有时走入低谷,但广东足球永远都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发展。我坚信中国足球会有翻天覆地那一天,我相信,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足球、中国足球、广东足球、广州足球,无论你走到哪,我都会在那为你呐喊、为你欢呼、为你歌唱、为你哭泣、为你畅饮,义无反顾。

在线客服 快速购买
关注 公众号
足球大赢家
关注我们
4008800246
咨询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