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中 退而不休,还要为足球做些事

2023.05.01
2023年3月17日上午,2022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总决赛在广州体育学院西田径场揭幕。在现场,记者见到了广州体育学院的李志中老师,满60岁的李老师刚刚从广州体育学院光荣退休。
李志中  退而不休,还要为足球做些事

2023年3月17日上午,2022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总决赛在广州体育学院西田径场揭幕。在现场,记者见到了广州体育学院的李志中老师,满60岁的李老师刚刚从广州体育学院光荣退休。

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李志中老师在广州体院工作了40年,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足球人才,他曾长期担任亚足联与中国足协室内五人制足球裁判讲师、裁判监督,也是足球赛事评述员。他曾创造中国足球裁判界的纪录——在1996年室内五人制世界杯决赛上担任主裁判。

在足球层面,李志中退而不休。“退休之后会去探访朋友,与一些当年的学生见面,回忆当年的一些快乐的时光。了解一些足球教学和裁判工作新的知识,要为足球做一些事情,包括各地的培训。虽然离开了教学岗位,但我的心还没有离开,我就住在体院里面,随时都可以看学生们的训练和上课。我希望学生们把广州体院的足球精神传承下去,广州体院足球人的精神就是:刻苦、钻研、诚实、向上,我相信我们广州体院学子都是站得住脚的或者顶半边天的人。”

踢球与学习两不误

无意间考进北体大

李志中1963年3月17日于广州出生,祖籍梅州五华,在小学期间接触足球,踢球和读书两不误,最终考入著名体育学府北京体育大学。

当年李志中在广州市东风一路二小上小学,四年级就被选入学校足球队,跟随体育老师训练。之后,他在广州市工人体育场接受专业的足球技术指导,师从关辉舫、蔡棠耀教练,当时古广明、古广坚等人也在工人体育场接受训练,李志中和他们成了同学和队友。

当时广州工人体育场的训练相当于体校的专业训练,李志中感叹自己的足球功底就是当时打下的基础。“当时都是放了学再赶去广州工人体育场训练,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头来看,这种模式还是比较好的,不耽误学习,训练也没影响。当时每周都要去训练,同时还会参加一些比赛,比如体校间的比赛或者与其他球队的约战。从小学到初中,大概都是这个模式,后来我去了广雅中学,踢球就少了一点,高中我去了广州市第十二中,很少像以前那样回体校训练,更多以学习为主了。我们那一批队员去了十二中以后,整个学校的足球氛围被带动起来。”李志中说。

当年很多队友被选进广州市中心体校,李志中没有被选中,他继续读高中,他和自己的小伙伴们热爱足球,“我们当时每天下午都会去踢球,把书包一放就上去踢,踢完才回去吃饭做作业。学校的足球场里面人多的时候,会有3场球同时进行,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足球场里边有6支球队在踢,那个场面真的让人眼花缭乱。当时球场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热爱足球的,即使球场人多也会去踢球,现在很少有人经历这种场面了。”李志中说。“这样的比赛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球,其次要找到自己的队友,还要避开对手和其他四支队伍的队员,场面非常复杂。”李志中总是觉得,这段经历是一种锻炼,使他知道怎么更好应对球场上复杂的情况,“高中那段时间,虽然没有很专业的足球教练带我们,但足球带来的快乐一直陪伴着我。”

因为有足球特长,李志中当年报考大学的时候是想考广州体育学院的,当时他并不知道有北京体育大学这所学校,当然也就不知道这所高校在体育层面的影响力。因为少年时的足球功底和不错的学习成绩,让他无意中获得了进北京体育大学的机会。“高中期间,我们一直都在踢球,踢得也不错,当时老师告诉我说可以考体育院校,后来我自己到广州体育学院参加考试,正好遇到了一位在北京体育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到广州体育学院参观,这位老师现场看到了我的比赛,觉得我不错。第二天这位老师专门到十二中了解我的情况,并告诉我们只要考过文化课成绩,就有机会到北体大上学。”

踢球与学习两不误,李志中成为了幸运儿。“我始终保持对足球的兴趣,坚持踢球,同时也没放松学习。“当年北体大在全国招收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每年才20多个,这20多个足球专业训练的学生毕业很快就会被各个用人单位抢走。我这一届有两个广东的,一个是梅县考进去的,我是广州考进去的。4年以后分配回来,我分配到了广体,另外一个同学去了暨大,多年来我们俩都是一直从事教学到现在退休,一直没有离开过高校。”

总结足球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李志中初学足球时,刚开始买不起球鞋,小学的时候,他经常光着脚踢球。“以前的学校有足球场的很少,很多时候只能在篮球场的水泥地或者煤渣跑道上踢球,球鞋每隔两三天就会踢破一次。如果穿凉鞋踢,凉鞋很容易烂掉,为了凉鞋不那么早换,就光着脚踢。如果用两个字来评价自己学习足球的经历就是:喜爱。就算场地条件再差,装备再差,我都乐在其中,所以兴趣爱好对于青少年来讲是很重要的,如果把兴趣爱好培养出来了,特别是在刚刚入门的时候,那未来他会在这些项目上会有很好的发展。”李老师说。

1984年,李志中分配到了体院工作到现在,从事体育教学40年的李志中对青少年足球培训有很深的心得体会,“首先幼儿或者青少年的培养这块,以兴趣培养为主,这个阶段不需要太抠孩子们踢球的方式,可以等他们逐渐长大以后才慢慢加入一些足球的元素,一直到小学一年级,都是培养兴趣的阶段。其次,家长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很重要,现在孩子跟我们以前是不一样的。以前我们一个家庭可能好几个兄弟姐妹,家长忙于工作顾不了那么多,基本上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和体校了,没有做过多的干预。现在的家庭可能两代人在照顾一个小孩,照顾得很充分,人为的干预太多,影响到孩子成长的过程。现在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还乐意去参与一些体校的训练,因为这个时候学习压力不是很大。但到了中学,学习压力大了,很多家长可能就不让孩子继续踢球了,让他们完全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足球训练一旦断开了,对他们专业整体水平影响是比较大的。”

从体教融合的角度,学习和踢球两不误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如果两方面都做好,需要下很大功夫。“我觉得鱼和熊掌想兼得的话,首先是学生两方面都要付出很多才能达到,其次是老师的培养和挖掘。从培养专业运动员的角度出发,他们从小就是走专业路线的,要想运动能力出色同时文化水平也不低的话,需要从双线去学习和巩固。我们老师尽可能去挖掘他们的潜能,才有可能培养出体教融合的好学生。”李志中说。

李志中给学生们的印象是平易近人,虽然已经退休,但他现在回去学校时,无论是在足球场还是其他地方,很多学生都会热情地与他打招呼。“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是比较平易近人的,更多的时候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快速掌握足球基本动作要领。”

足球在广州体育学院是一项普及科目,即使没有足球基础的学生也要参与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课堂上有些学生会出现一些情况。个别学生确实不会踢,李老师会进行手把手的教学,足球课堂气氛是非常热烈的。“有时候大家都会笑,这样学习的氛围气氛又好了。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知道学生的一些想法,我也从其他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对我自己有用的东西,不断充实教学经验,我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带一些没有太多足球基础的班级,我很愿意去给他们上课。”

有的女学生担心在太阳底下踢球被晒黑,或者出汗太多,体能消耗太大,李志中会告诉她们,“足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的,通过用脚踢球锻炼大脑的思维,锻炼价值非常大。到足球场上一定要出汗,人一出汗可能都多吃两碗饭。先做一些思想工作,讲通了道理再让她们上课,这些孩子在足球课上学习得不错,最后甚至爱上了足球。”李志中说,“因为专业不同,所以要求不同,作为足球老师,教学是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方式教学。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课程,要考虑到学生特殊的要求,又要完成我们基本的教学任务。还有一方面,让学生产生兴趣才是最关键的,有了兴趣之后不管足球技术和最后理论考试基本都会达标,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李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在其教学的过程中碰上过一个新闻系女生,无论怎么讲解、分解动作,她都学不会,急得差点哭了。“经过几节课的细心讲解之后,这个孩子立志一定要把足球学好,最后她顺利掌握了技术动作,听说后来她爱上了足球。正是这种坚持的力量让这些学生掌握了足球的技能,让参与足球学习的学生知道了人生的意义。”

李志中特别感谢将他带入门的老教师们,“老前辈们以身作则,积极备课,认真对待每堂课,把足球教学的知识传承给我们,前辈们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们广体足球团结向上,这些都是得益于老前辈们的传承。”

从教学到教练

足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近几年,李志中与广州体育学院足球学院的张智老师等一起参加学校体教运动队足球训练工作,李志中和张智带领广州体育学院校队获得了2021年、2022年省长杯大学生男子乙A组冠军,并且还获得了2022年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乙A组冠军。从足球教学到足球教练,李志中的广州体院生涯非常圆满。“因为我以前主要从事教学和裁判,很少接触运动训练这一块,近几年带了体院队以后,我觉得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和教练,必须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要在抠细节上下功夫。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我们比较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首先是去发现问题,然后告诉队员怎么去改进,在实战当中去不断地改变和巩固,这就是我们训练的过程。教与练不能只停留在教,也不仅仅是练,要在比赛中检验成效或者发现不足后改进,这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广东省有体教大学生的联赛,为广东的大学生们提供很好的锻炼和比赛的机会。”

除了竞赛之外,李志中老师更关注足球育人。“除了教队员们踢球以外,学生的待人处事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尽可能以身作则,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去对待这个集体,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作为教练,我们很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告诉队员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尊重比赛、尊重对手、服从裁判、激励队友。在比赛中,把训练的内容展示出来,不管结果如何,球队要有尊严地、体面地离开球场。”

广州体育学院足球队更衣室的墙壁上写着“防守为了不失,越到门前保护越紧密固若金汤”、“无论比赛输赢,学会有尊严地体面地离开球场。”在队员的装备抽屉外面都写着自己的信条,5号杨辉威写的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杨大将军。”19号郑加楠写的是:“过人只需节奏,进球只进世界波。”

“这是我们球队的文化建设,更是广体足球文化的一种传承和沉淀,我们希望能把广体的足球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的学生每次回到这里看到自己的信条都会有一种激励的作用,会想起自己球队的历史。上面的文字会定期更换,看看学生每个阶段有什么样的感悟,贴上去勉励自己。”李志中说。

经过了这几年的训练与比赛,广州体院足球队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有时候教练的一个眼神,他们就能知道跑位,知道下一步怎么做了。孩子们能考进体院,不仅是身体素质很强,同时也有不错的文化水平。我们秉承着体教育人的理念,广州体育学院足球学院很多毕业生到中小学担任体育老师或者足球教练,希望他们在中小学里面播下足球的种子,为广东足球、中国足球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采访过程中,广体队员沈业隆到更衣室更换球衣,与记者交流中,沈业隆表示,“李老师不仅仅是教练这个身份,我感觉更多的是像父亲一样,因为他无论在训练和生活上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有三四次我们的队员受伤了,李老师马上送其去医院治疗,事无巨细地帮助我们,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连夺两届广东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男乙A组冠军,李志中和张智被评为优秀教练,比赛结束后,李志中老师和张智老师被队员们抛向空中,大家一起庆祝胜利,这是学生们对他们的最高赞誉。这些孩子的成长对李志中来讲,可谓春华秋实。“春华秋实,就是通过很细致、很艰辛的培育,最后到某一个时间段,果实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要淋水,要施肥,要给予阳光。就像我们的教学和训练一样,要有很细致的培育,足球这棵树或者果实才会长得好。”李志中说。

去年,前国足队长郑智成为广州体育学院足球学院的教师,前段时间郑智回到学校与李志中一起与学生们交流足球课程。“作为前国足队长,郑智到广州体院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心这个事情。虽然他现在在国家队也有任务,但会抽时间回来带队训练。郑智的足球经验和荣誉都十分丰富,是巨大的一笔财富。未来在教学中会给我们的学生很大的帮助。我希望专业程度高的高水平运动员来了之后,能在教学上摸索出一套方法,把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与教学结合起来,发挥更大作用。”

执法五人制男足

世界杯决赛的中国第一人

除了正常完成广州体育学院的教学任务之外,李志中还参与了许多工作。

1996年,李志中首次出现在五人制世界杯,他执法了西班牙队和巴西队的决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参加五人制男足世界杯决赛执法的中国裁判员。李志中老师也是11人制比赛的国际级助理裁判,并且长期担任足球裁判员讲师工作,同时他还是一位足球电视评述员。

“担任足球裁判员是从我到广州体院从事教学以后开始的,以前很多比赛会放到体院足球场地去进行,接到比赛以后,我们的老教师带着新教师一起去为比赛做裁判,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不断执法比赛,从前辈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裁判的知识,为后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我加入市里的裁判队伍,然后从市里慢慢走向全国的比赛。1994年甲A元年的时候,我正式进入到甲A的预备裁判队伍。当时作为年轻裁判,一步一步地跟着老师去锻炼炼自己,后面也顺利执法了甲A的比赛。1996年国际足联成立了5人制的国际裁判组,我成为首批国际裁判去执法第三届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李志中说。“当时每个国家大概有4个裁判可以成为五人制足球比赛的国际裁判,我有幸执法了亚洲的一些比赛,在亚洲的比赛结束后,紧接着要选三个亚洲的裁判去执法第三届室内五人制世界杯的比赛,我有幸被选入。”当时李志中代表中国、代表亚洲执法该项赛事,当时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全力以赴做好式作,没想到从小组赛到淘汰赛一直到了决赛。“半决赛结束,当裁判长宣布我是担任决赛第二裁判的时候,我记得当时的情景是既严肃又神圣的一个时刻,现场的裁判们都起立鼓掌表示祝贺。从中国足球裁判的发展历史来看,1996年能代表中国裁判或者亚洲的裁判能达到这个高度是非常难得的,当时就一心想把比赛做好。”

之后直到2021年,吉尔吉斯坦裁判员在五人制世界杯决赛担任主裁判,距离李志中执法第三届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已经过去25年。

在线客服 快速购买
关注 公众号
足球大赢家
关注我们
4008800246
咨询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