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聂耳小学全方位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发展之路 沿着聂耳的足迹,奏响足球的旋律

作者:特约记者左瑞玉溪报道 日期:2022.05.15
“沿着聂耳的足迹,每天前进一点点”的校训,已成为玉溪聂耳小学强大的动力;聂耳故乡长存的家国情怀,云南红塔点燃的绿茵激情,让这里的校园足球演奏出动人的乐章。
云南省玉溪聂耳小学全方位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发展之路 沿着聂耳的足迹,奏响足球的旋律

每周一清早,中国的每所学校都会奏唱国歌,而在曲作者聂耳故居所在的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聂耳路,在全国唯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学——聂耳小学,《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无疑有着更深厚的情愫、更特殊的内涵。在这里,奏唱国歌意味着他们一边缅怀家乡先辈,一边践行着“沿着聂耳的足迹,每天前进一点点”的校训。

除了教学质量在红塔区持续领先,聂耳小学引以为荣的音乐传统、一骑绝尘的校园足球,也在一步一步地引领着,一点一点地滋养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

令人震憾的升旗仪式上,国人最熟悉的乐曲,是由学生组成的百人管弦乐队演奏的。之后,他们继续高唱人民音乐家的其他经典:“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毕业歌》)、“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卖报歌》)……

足球是继音乐艺术之后,聂耳小学精心打造的另一块招牌。2015年引进维尼青训俱乐部稳步开展起来的足球项目,不仅让他们两年后入列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玉溪市青少年足球基地,还为全校的体育工作提供了样板和导航。“聂耳杯”校园足球班级联赛今年已到了第五届,火热的气氛让篮球、乒乓球、射箭的班级联赛应运而生。

校长张小松是玉溪校园足球的先行者,也是区级校园联赛的倡导者,还是以教职工为主体的红彩云业余足球俱乐部的发起者之一。49岁的他只要时间允许,都会坚持每周踢一场球。大约2007年起,他就在校园足球上率先探索、持续发力,在其校长生涯的第四站——聂耳小学,足球同样因他再上一个台阶。

在市级、省级赛事因疫情暂停之前,聂耳小学女足是红塔区三连冠、玉溪市两连冠、云南省首届校园足球最佳阵容赛冠军得主,还在全国性赛事中三度跻身前八。此后,张小松力主红塔区二学区的校队继续交流作赛,除了对疫情防控形势进行研判,他认为“强身健体也是抗疫的手段之一”。随着梯队建设日趋完善,去年的“二学区内部联赛”,聂耳小学派出男女足10支队伍,6队晋级总决赛,最终在区级联赛三个年龄段斩获两个冠军、一个亚军。

除了健身功能,张小松也很重视足球对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并没有因此冷落了其他体育项目的开展。“我认为小学校园里一定要有活力,学校里除了读书声,最能体现儿童活力和天性的声音,就是运动场上的呐喊声。”他说,“要让学校的活力更足,氛围更好,我们还要继续在体育上加大力度。”

在足球的引领下,除了篮球、乒乓球、射箭班级联赛相继启动,田径、击剑、羽毛球、激光射击等体育社团也在校园里落地生根。“要达到以体育人的目标,最好是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喜欢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不过,张小松主导的体育氛围并非只是玩乐,而是意在挖掘学生课堂之外的运动天赋、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受益终身的体育技能。为此,相应的专业师资力量必不可少。

聂耳小学在编的体育老师就有10人,很多单项又引进了外聘教练。拿足球来说,在职教师3人均为中国足协D级教练,外聘教练员有2人为D级、1人为省足协丙级、1人为亚足联C级。篮球方面,有CUBA的退役球员……分管体育的校党总支副书记李德生、体育组组长任浩负责管理协调这个庞大的教练军团。

就在《足球》采访期间,一名有省运会冠军背景的体能训练专家即将受聘到任,按校长要求,“体能总教练”的工作范围并不限于田径队,而是服务于包括足球在内的所有校队和社团。

比教练团队的协调难度更大的问题是场地。由于校本部(新兴校区)位于老城中心区,处于高楼古巷的包夹中,学校8536平米的占地面积非常逼仄,校舍以外只容得下两块篮球场、1块五人制足球场、6张乒乓球台,却有2259名在校生。人均占地面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校方不得不见缝插针地布置场地,绞尽脑汁地轮换使用。

李德生说,为了保障体育活动的开展,他们“用尽了每一块空置的空间,每一寸能用的面积”。每次大课间开始时,参加过早操的班级留在教室,其他的就在篮球场、足球场、过道上,以“九曲十八弯”的轨迹有序地绕弯跑步。下午看着那片五人制球场的足球训练景象时,联想起上午的“长蛇摆尾大阵”,会觉得在这里踢球是件多么幸运、甚至奢侈的事情。

因为场地紧张,下午的课后延时服务,只有足篮球、田径、乒乓球能在室外进行。加上区位特殊,校本部不可能扩建。对此,李德生无奈之余干劲不减,“好在张校始终全力支持体育工作,也好在我们后来又有了玉湖校区。”

同学们,快拿出力量

——《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

“沿着聂耳的足迹,每天前进一点点”的校训,被镌刻在玉湖校区聂耳雕像的基座上,志存高远而又亲切可行。2017年原金家边小学并入聂耳小学后,两座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的教学楼,也因之命名为“守信”和“子义”(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师生们乘凉温书的小花园命名为“成春”,则源于聂耳在昆明的出生地、聂家开的成春堂药铺。

与校本部不同,新校区的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分区完备,依托聂耳小学的品牌优势、管理资源和文化底蕴,这里的生源数量、教学质量得到了跨越发展。“一所学校的两个校区,办学理念当然是统一的。”玉湖校区执行校长唐爱华说。尽管新校区借助硬件优势,在智能科技等方面形成了新特色,但也不可能丢掉音乐和足球这两大看家本领。

与校本部有15分钟车程的玉湖校区,有一块200米塑胶跑道包围的八人制足球场,更利于校园足球的开展和训练。经过多年深耕,受众逐年下沉,聂耳小学已建立起U8至U12共五个年龄段的梯队,加上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长训总人数超过200人。

班级联赛是梯队的根基。以去年结束的第四届“聂耳杯”为例,全校三至六年级共有60支队伍参赛,687名队员登场,赛期接近10个月,比赛进行了116场,累计观众总人数为12760人。

“一开始有的班主任不太积极,后来一看现场气氛那么热烈,班集体的凝聚力那么强,这些老师不光动员参赛队员和啦啦队,还开始主动找场地训练,通过家长找教练帮忙。”张小松说,无论内部还是对外,足球竞赛平台都非常重要,但这个平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每天前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在班级联赛的推动下,学生们投身足球、参与锻炼的兴趣高涨,体质也明显提升。按国家要求进行的年度体质监测,其结果充分展示了班级联赛的成果。2021年,该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总体合格率达到98.31%,比上一年度上升了两个百分点。

张小松印象中,早些年学生体质监测的情况并不理想。“城区的娃娃平时很少锻炼,又不参加劳动,上学还大部分车接车送,能好吗?”他说,“所以我们并不是非要家长送娃娃去踢足球,只是引导他们认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性,哪怕现在双减之后,你的娃娃提前回家,也应该在小区里做一些运动。”至于为什么孩子们大多选择踢足球、打篮球,他认为可能和项目的普及性、趣味性以及家长的意识有关。

“聂耳杯”的窗口效应和实践效果不仅赢得了家长的支持,还影响了同属二学区的其他三所学校。在聂耳小学这所省级甲等学校的示范带动下,二学区的其他学校来访交流时,看在眼里,热在心里,回去以后也纷纷办起班级联赛。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运动热情,促成终生锻炼的好习惯,聂耳小学决定在今年7月1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首次给全体毕业生发放一份特制的“技能证书”。

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创建于1961年的玉溪二小,2005年更名为聂耳小学之后,7月17日这个纪念日就被固定下来,渐渐成为学校独有的毕业纪念日。

按照校方的设想,今年的纪念日除了“传承聂耳情”文艺晚会这一保留节目,颁发“技能证书”将为毕业典礼增加更多的新意和寄托。据张小松介绍,去年起学校开始提出要求,每个毕业生要具备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具体三个项目的参与程度、水平认定,将由班主任分别与体育老师、艺术老师合作完成。

张小松希望,这份“技能证书”既能保存和激励孩子对体育、艺术的热爱,也能让未来的初中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新生,珍惜他们的特长和天分。比如哪所初中的足球队正要招募新血,可以立刻找到这些记录存档的新生力量。

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卖报歌》,安娥词,聂耳曲

聂耳短暂的一生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他的创作始终心系底层、不忘家国;当职业联赛濒临绝境,校园足球的信念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总有人相信球星出自草根,传奇来自民间。

“1艺2体三项技能”的总动员一出,体育组又多了一份日常工作:对“技能证书”和配套的毕业登记表中的体育相关数据做记录整合,届时完整的证书会可能包括如下信息:学生的基本情况,六年中参加过哪些社团、哪些比赛,获得过哪些名次表彰……

在张小松看来,这个要求重在参与,完成的难度并不高,“如果没参加过班级联赛、课后训练,你自己学过游泳或者跳绳厉害也行。”根据摸底的情况,今年毕业的学生九成以上都能拿到这份“技能证书”,余下的一小部分也应该会尝试着一点点地改变,一步步地参与。

正因如此,“沿着聂耳的足迹,每天前进一点点”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草根力量萌芽。萌芽需要精心的播种和时间的培养,张小松之前就用“四个每一天”将校训转化为具体的全校行动:每天背诵半小时,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要练字,每天要阅读。“每天做好这四件事,六年下来就能积累起很多知识、技能和历练,对娃娃以后的发展会很有帮助。”他说,“关键是你要每天坚持。”

因为坚持,张小松先后四次受邀出席云南省校足办组织的校长培训班,以嘉宾身份分享他的心得。主办方希望他的热情和经验,可以给其他学校的同行带来更好的启发。

因为坚持,学生们参与班级联赛的积极性居高不下。原本六年级不打算安排足球、篮球联赛的,但毕业班的同学们三番五次来找校长,说他们就是喜欢运动,还想参加比赛,

因为坚持,聂耳小学的足球队有5人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9人参加过云南省梯队的集训,并向省队输送了2名球员。最近三年,还有8名足球特长生考取了昆明的名校。

专业化时期,云南足球只在1978年短暂地跻身过全国甲级联赛。职业化以来,没有玉溪和红塔集团,就没有甲A的云南红塔,也就没有云南足球在顶级联赛的一席之地。尽管烟草巨头退出足坛,足球滇军一别中超19个赛季,但在玉溪球迷心里,这仍是一段黯淡有光的岁月。

在职业竞技层面,玉昆钢铁俱乐部去年折戟中冠总决赛,新赛季卷土重来,让玉溪球迷充满期待。而在草根足球领域,像聂耳小学一样坚持“每天前进一点点”,坚持发展校园足球的学校,更让人感觉前途光明。

在线客服 快速购买 咨询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