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刚:因为尴尬,就多了一份思考

“足球城的孩子都去打篮球了,作为足球从业者真是感到非常难堪。”
这是前大连人队主力后腰朱晓刚上周发的一条微博,结果引发了网络热议。3月1日,记者联系上朱晓刚时,他解释说,发这条微博是近来一系列的所感所闻导致的——他每个周末都会去踢球,但发现想找块足球场比找块篮球场更难了;这一感觉促使他更仔细观察足球城里踢球少年的身影,却发现学踢足球的孩子比他当年时少多了,足球在大连的存在感逐渐减弱;大连人队降级了,国家队主力阵容中已没有大连籍球员的身影,国字号和中超教练群中也没有大连籍主教练了。
足球在大连这座足球城的滑落,让作为足球人的朱晓刚禁不住在微博上发出了感慨,也由此多了一份思考……
李明改变了他的命运
“我不算是1987年那一批最出色的,只能算是第二梯队,第一梯队最好的都在东北路,就是被卖到辽足的于汉超、杨旭那一批。我所在的青泥洼桥小学,以前是大连市的四大足球传统学校之一,我小时候,每个周末,几家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要凑到一起组织一些比赛,场面别提多热闹多振奋了。”出生于1987年的朱晓刚跟于汉超、杨旭、戴琳是一起长大的,小时候在各种赛事中会经常遇到,朱挺比他更早一批。朱晓刚开始学足球那年,正好是中国足球开始职业联赛,大连足球人才辈出,所以从小他就立志做一名足球运动员,要代表家乡队踢球。朱晓刚对于自己的评价极为客观:“最初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原本我以为能够进入实德梯队的机会不大,肯定会被汉超那批抢占了先机,但没想到他们走了,所以大约2000年左右我从中山体校到了实德。我真的是看着一批货真价实的大连球星踢球成长起来的,比起现在的球员,那时候才真正称得上是球星。”朱晓刚进队时,大连队如日中天,科萨带队拿冠军。那时候的职业足球,梯队是没有任何薪资补助的,小球员能够免费食宿、有地方踢球训练,对于家长而言就非常满足了。
朱晓刚那个时代的大连,到处都有可以踢球的场地,不管是学校还是街边空地,到处都有踢球孩子的身影,职业足球也火爆。“大连以前留得住人,大连球员没有愿意去外地的,最好的都想留在家里踢,所以留队的竞争那是相当激烈。大连城市环境好,气候舒适,很多人都想来大连定居。”朱晓刚说,“那时我们学踢球也很便宜,按季度交费,一个季度300元,家家都能负担得起。学习也没有这么难,没有那么多补习班,老师对于选择踢球的孩子也不会另眼看待,都很理解,这就是家长给孩子未来的正常选择,因为踢球的人太多了,而且踢球能够代表国家队比赛,扬名,又有不错的收入,受到大家的尊重。”回忆起昔日大连足球的红火,对比现在的差别,朱晓刚认为,社会认识、家长思维、老师态度,各方的想法都统一,不会给踢球的孩子造成各种困扰,更加不会像现在这样甚至被歧视。“有时候遇到不看球、也不认识我的人问我的职业,我就含糊地说挨踢的。”朱晓刚说,“这不算是说假话,确实踢球的时候我经常挨踢。别人一听,哦,IT呀,不错呀。”朱晓刚说,他并不是为自己的职业感到羞耻、没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职业,而是不想说出职业后再回答一系列不着边际的问题:“问得最多的是,中国足球为什么搞不好?其实我们都知道,但是谁说了算呢?所以我干脆就说自己是挨踢的、搞IT的,省事。”
朱晓刚的职业生涯并不是那么顺利,在实德青年队效力几年后,实德解散了,他也得重新选择。“之前一直在跟着实德训练,我们青年队总在四川冠城那个基地,差不多是荒郊野岭,一住就是三四个月,进出都靠三轮车,一顿饭三十多元基本上就算是吃大餐了,上50元就是花一笔巨款了。”朱晓刚的家境一般,他从小一直就渴望出人头地改善家人的生活质量,但一切都不像他想象得那么简单。“我跟别人比,天赋可能不算是最突出的,但我很能坚持,中途我看到了很多队友都放弃了,只有我还在不停寻找,不停寻找,直到2009年上半年我都没有球队,那时候我22岁了,我问过自己,是不是这个时候没有球队,就意味着我的职业生涯已经被判死刑了?我该放弃吗?”
朱晓刚说,他也知道能走上职业足球金字塔尖的是少数,学踢球的大多数人都不见得一定能成功,但他当时没有任何其他打算,不踢球就觉得整个人生都没有了意义,但22岁那年他确实动摇了,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选错了。“如果不是李明李总邀请我,把我带回阿尔滨,我不会走到今天,可能我也就是某个小饭店的经营者,或者滴滴大军中的一员。他对我的信任,给予我职业生涯真正展示自己的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是幸运的,我能遇到这个伯乐。但想想那些没有遇到伯乐的队友们,有些人彻底联络不上了,有些人已经不愿意提起曾经的踢球往事,伤透心了。”
赵明阳,永远尊敬的好老板
在大连阿尔滨第一次降级的时候,很多人说那是大连足球永远的耻辱,因为历史上的大连足球从来没有降过级,但在朱晓刚看来,这种评价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准确的。如果没有阿尔滨,可能有一批球员的前途都终止了,比如他自己,还有王选宏,是老板赵明阳的投资,是李明超强的管理能力,改变了一批人的命运。“我很幸运能够搭上阿尔滨这艘船,尽管我们在大连港湾开出去不算远,但至少给我一个职业生涯的开端,让我知道我的坚持没有错,我证明了我自己。三年三级跳,球队冲超,后来还引进了凯塔和罗申巴克这样的球星,那时候在阿尔滨踢球,真的很快乐,一开始拿的工资并不高,但那真的是我踢球生涯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朱晓刚从阿尔滨组队开始就被李明邀请回了大连,然后随着球队一路冲杀到了中超。
“我们在阿尔滨的时候最初是拿月薪,到了中超才拿年薪,但是整个薪资结构都比较理性。队友之间的差距也不大,场上都能够相互包容,外援的特点我们也都能完全适应,所以那时候我真觉得大连足球有希望了。如果不是阿尔滨后来收购了实德的一批球员,这个队不可能那么快就消失,老板是真的热爱球,也真心想搞好足球,他对我们每个球员都是真心的好,临了把球队交出去了,一般做法都是把债务一起交出去,但是老板还是把我们这些中方球员的钱都还了。老板说了,做房地产时不欠农民工血汗钱,搞足球也不会欠球员工资。大连倒了多少家球队啊,也就是我们拿到了工资。”朱晓刚十分感恩,而让他更加惋惜的是,这样好的老板,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不得不中途退出。“我们都知道,如果能够给阿尔滨一些支持,老板肯定还能继续投下去。在阿尔滨运营俱乐部的那几年里,老板在青训上也投入了不少,后来阿贤(汪晋贤)他们这一批,都是阿尔滨时期引进的。”在朱晓刚的眼里,大连足球的断层不是一年两年造成的,也不是某一个老板、某一支队伍能够马上解决的,阿尔滨在时,曾尝试过解决,但存在的时间太短,不足以改变大连足球青训败落的局面。
随着恒大的出现,各队纷纷投入加大,这也激起了很多大连籍球员想回家踢球的心,无论是杨旭,还是于汉超,他们都曾经是阿尔滨想要引进的目标。杨旭后来去了鲁能,于汉超回到了家,在阿尔滨出现了经济危机后,于汉超又被转卖到了恒大。“汉超当时很难过,他很伤心,也真不想走,一直在打老板电话,但是没有打通。后来再回头看这次转会,对汉超的职业生涯是非常负责任的决定。阿尔滨可能不是大连最强大、最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但那时职业足球确实不在很多大连企业的考虑范围内,想找到一个愿意投资足球的人太难了。一方后来虽然接管了球队,但我们都知道,王健林董事长才是掌管一切的真正决策者。当一方冲超之后,万达正式回归,所有人都觉得,大连足球的寒冬彻底过去了,真正的春天来了。”在朱晓刚看来,大连足球如果想要持续的回血、进步,坚定不移地、稳定地投入是最基本的,但足球城从上到下,对于足球的热忱早就不复从前了。
万达修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青训基地,也与一些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大环境改变之后,如果没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或者没有扶持足球的特殊政策出台,大连足球想要早日重振雄风会很难。“好苗子一冒头就被挖走了,无论是对我们这里的职业平台,还是对孩子长远的发展而言,都是不利的。现在无论是职业足球平台,还是青训基础,我们与北上广比较的话都没有优势了。”
足球在大连这座足球城的滑落,导致整体竞争力的下滑,因此在看到学篮球的孩子比学足球的多后,作为足球人的朱晓刚也就禁不住在微博上发出了感慨。
崔康熙的人格魅力最难忘
从2010年进入阿尔滨开始,到打完2019赛季结束后离队,朱晓刚在大连度过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好的10年。在这10年中,国产教练和外籍教练都经历过,亚洲名帅和世界名帅也都见识过:“很感恩过去这10年,教练的不时更迭虽然不是我所期盼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每个教练的身上都看到了一些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我曾经想过,自己退役后也要带队,从梯队做起,但看看现在我们的足球圈,有多少比我知名的国脚都没有着落,想要带队一步步走上教练岗位,太难了。大连足球或者中国足球的崛起,其实不能只考虑球员的培养,本土教练的培养同样重要。可是作为国产教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属于我们的良性循环。”
朱晓刚说,退役就等于失业,除了按照规定程序学习职业级教练证书外,可供实践的平台一点都没有。“最近我看到城市联赛要开始了,这是一个新型赛事,我们这些2016年之后踢过中超的应该是没机会上场了,教练团队不知道缺不缺人,真想去试试。”在过去这些年,企业砸的钱都用在了一线队成绩上,教练团队的培养都集体缺席,这导致像朱晓刚这样踢过顶级联赛多年的退役职业球员,如今转型想做教练执教梯队,难度与当年从学员到晋升一线队一样大。
回想起这些年经历的教练,朱晓刚感慨很多。“每个教练的风格都不太一样,舒斯特尔教练是那种很好说话的类型,他对球员更多的是给予极度的信任和放手,卡拉斯科在他手下时缺席训练是常有的事情,一切都是按照卡拉斯科自己的节奏来安排,舒斯特尔教练只要求他能够按时比赛,同时尽量发挥出最佳水平就行。崔康熙教练差不多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教练之一,他的个人魅力和执教理念,我认为是挺适合中国的,但他始终没有一个足够宽裕的时间来证明自己,尽管与他相处时间不长,但他是真正赢得了所有球员的心。”谈到崔康熙,朱晓刚多说了几句,他说崔康熙让自己知道了什么叫作顶级教练和亚洲足球教父,他的足球智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不管过了多久,都让自己依然怀念和感恩。“崔康熙教练是那种真正尊重中国球员的教练,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真诚,让你无法忘记。很多人都觉得他的足球战术理念很简单,就是长传冲调,就靠苦练体能打天下,其实这一切都是外界不懂他,对他的误会。崔康熙教练的足球专业知识太丰富了,他的战术理念也是比较先进的,变化也多,关键是他的训练还很有趣,跟他一起训练的每堂课大家都开心。他关心每个球员,能给每个人作出适合个人特点的指点,这点太厉害了。他跟卡拉斯科之间,其实不存在什么特别大的矛盾,我觉得更多的都是误会。”在朱晓刚看来,卡拉斯科在舒斯特尔时代已经有了自己习惯的训练节奏,但是崔康熙的带队风格是一视同仁,不允许有人搞特殊,加上盖坦的离开其实也让卡拉斯科有了离开的念头,刚好这一切都赶到一起了,给外界一种感觉就是卡拉斯科不尊重崔康熙而闹情绪。“情绪可能有那么一些,但不一定都是冲着主教练来的。”朱晓刚说,崔康熙走的时候队内多数球员都直接哭了,“做人、做教练到这种程度,崔康熙教练是成功的。”尽管后来崔康熙在上海黯然下课,但这并不影响他给一批中国队员留下了好印象。
已不记恨贝尼特斯了
朱晓刚命运的改变,是从贝尼特斯到来之后。事实上贝尼特斯最初是非常信任和喜欢朱晓刚的,包括他能够获得续约合同,也是贝尼特斯同意的,且一起与他拍了续约照片。“尽管是贝尼特斯教练的一个决定让我彻底结束了职业生涯,但我不恨他,我只能说,他的理念我们的确做不到。”现在的朱晓刚已经能够很平静地面对过去的一切了,而他也想通了与贝尼特斯的一切过往,“现在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贝尼特斯教练接手球队以后,把崔康熙教练定的下午训练改到了早上九点半开始。早上九点半训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每天七点半就要从家里出来,而到基地的早高峰堵车很厉害,不是早高峰的时候我差不多二十分钟就能开车到基地,但是如果赶上早高峰,也许一个小时还不够。大部分有家的老队员都是这个情况,那段时间我们都疯了。”朱晓刚说,那时他和很多队友都一样,每天晚上九点钟就开始洗漱,九点半躺下,告诉自己十点必须入睡,但经常到了十点半还在睁着眼睛数绵羊,一睡不着人就紧张,担心再不入睡第二天早晨起来没精神,影响训练,可越紧张越睡不着,到了晚上十一点半、十二点就彻底抓狂了,后来睡着了又睡不踏实,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生物钟的混乱后来严重影响了我的状态,而贝尼特斯的战术本来就对体能要求很高,541意味着我们经常要放弃中场控球,要一直跟着对手去跑、去追,这跟舒斯特尔和崔康熙要求的控球打法区别很大。我们这批老队员的状态可能的确不符合他的要求,所以他直接把我们都拿下了。”贝尼特斯一直坚持这个时间点训练,大家都不适应,但也都不敢明说。”
在朱晓刚看来,如果说崔康熙的下课,是因为他过于重用老队员,没有提拔足够多的年轻球员,那贝尼特斯则是大力提拔年轻球员,青春风暴刮得过猛,而舒斯特尔则属于两者之间。
顶级外援,最服凯塔和盖坦
金元足球时代,中超赛场的顶级外援层出不穷。从阿尔滨时期引进凯塔开始,朱晓刚这些年与太多知名外援做过队友,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朱晓刚是一个很好学的人,也是一个热情的人,每逢有新的外援队友加盟,他都会作为东道主,邀请队友聚餐吃饭,带他们了解大连这座城市,同时也通过与队友的交流,提升与外援们在场上的默契,学习他们的足球思维。“我曾经跟罗申巴克是同屋,他是一个外冷内热的家伙,绝对是一个超级好的外援和队友,场上每球必争,训练分组对抗都要赢,他的这种斗志感染了我们每个人。凯塔,是更衣室的真正领袖,真正见过大世面的人,每场比赛之前他都要讲话。”朱晓刚说,凯塔说过很多名言,其中有一句给他印象最深:“大家不用刻意探讨更衣室氛围怎么打造,记住,只要多赢球,每个人都把目标放在球队胜利上,更衣室的氛围一定会好。”事实也真的就像凯塔说的那样,赢球带来了非常好的氛围。凯塔在场上经常会鼓励队友,也告诉队友,实在不知道球该怎么传的时候,就想办法传给他,让他来处理,但有把握的时候,就要尽量尝试,实在不行时后面还有他在兜底。“凯塔这种领袖气质是球队所需要的,有人敢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难题,这带给了中超经验并不丰富的我们极大的鼓舞和勇气。”凯塔的自律和自我要求,都让朱晓刚知道,顶级球员的标准是什么。
穆谢奎是一方时代的外援,尽管不是那么有名,但是足够实用和敬业,也深得中方队友们的喜欢。“看到大奎再回中超,可是我们却去了中甲,世事难料啊。不过我还是为大奎开心,为他送上真诚的祝福,他是个好球员,好队友。”
万达时代将整个外援的层次都提了上来,当中就有卡拉斯科和盖坦,“尤其是卡拉斯科,让大家知道了PS真人实战版是什么感觉。卡拉斯科踢球就像我们拿手柄打游戏,我们用手柄控制出的技术他都能在现实中踢出来,有时候我们都怀疑他不是地球人(笑)。尽管他有小个性,但他上场后是很投入的,对胜负输赢很在意,盖坦更是。盖坦的人品绝对NO.1,他走了我们也特别难过,如果他在,崔导不一定会下课。”
朱晓刚说,在他和很多中方球员看来,盖坦和凯塔一样,都是满分10分的好外援。对于争议巨大的哈姆西克,究竟是中国联赛不适合他还是别的问题?“哈姆西克肯定是有能力的,他是一个体系型球员,只要他百分百努力,肯定是顶级的。”朱晓刚给予哈姆西克积极的评价。从实战中来看,哈姆西克与其他外援,尤其是与盖坦之间的最大区别,并不是技术类型不同,而是求胜欲和融入感的差别,哈姆西克不仅做不到像盖坦那样在日常训练中每球必争,而且在正式比赛中的二分之一球也都不愿拼尽力去争抢,这可能是哈姆西克对于足球的个人理解或自己特有的踢球方式,但显然这样的踢球方式并不适应大连队,所以在贝尼特斯手下他一直没有高光表现,最后提前解约离开。
回忆往事,朱晓刚对职业赛场仍有诸多不舍,但现实又让感到遗憾,“每个周末我都去踢踢球,但深深感觉到,现在在足球城找篮球场比找足球场容易太多了,每周末出去都受刺激,都感受到一个职业足球从业人员的尴尬。”也就是这种刺激和尴尬,让朱晓刚对大连足球、对中国足球多了一些思考。
转型中的朱晓刚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哪里,暂时优先考虑的是跟大连人俱乐部把陈旧欠薪问题先解决掉,“很矛盾,不想走法律途径,因为有感情,也不想把俱乐部逼急了真的退出了,但这是我的合法酬劳,也是俱乐部认可的。”朱晓刚说他需要再等等,想看看今年的中超准入制度是怎么样的,希望尽可能用一种不伤和气、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把欠薪问题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