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体育的意义 ] 让学生学会强化积极情绪
![[ 校园体育的意义 ] 让学生学会强化积极情绪](https://www.dyjw.com/storage/epapers/2171/2021123000344061cc8e20e7d34.jpg)
因为工作的原因,郭晓峰过去经常要处理各种因压力带来的校园安全事件,他告诉记者:“以中学生为例,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首先肯定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其次是忍耐,再次为逃避,第四是发泄,第五才是求助。尽管以积极应对方式面对问题的学生数量排在第一位,但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学生大多都较为消极地忍耐和退避。而且,以这两种方式处理问题的学生总数加起来要大于以积极方式直接解决问题的学生人数。所以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在应对压力的时候,还是略微偏向选择消极方式,也有不少学生直接采取发泄的方式,那么很多悲剧的根源产生也就是在这里。”
那些能够积极面对问题的学生,除了性格、家庭因素和学校管理方式差异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他们普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经常参加团队项目而且成为骨干的学生,抗压能力普遍更强。对此郭处长给予了进一步的说明:“拿足球而言,这是一个人数最多的团队项目,经常踢球的孩子会有很多好朋友,这会强化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足球是一个高强度高对抗的运动,容易产生各种情绪体验,那么在处理消化各种情绪的过程中,学生们处理个人情绪以及与他们关系的能力就得到了锻炼。我们之所以要积极搭建更多校园足球赛事的平台,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当中来,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直接感受由比赛过程和结果带来的胜负压力体验,让他们学会在短时间内面对压力、处理问题,学会借助团队的力量去强化积极情绪、淡化消极情绪。”
尽管其他体育项目的比赛也很激烈,但比起足球的复杂程度还是稍有欠缺,那么这也是为何足球能够成为世界第一运动,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主要原因之一。校园足球,其实也在培养参与者解决复杂问题思维的能力。只不过,这需要非常好的指导者去帮助和引导。
在郭处长看来,大体而言,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学生,在遭遇压力事件时,有较为明显的具备淡化消极情绪的能力,积极处理问题的倾向性强于“基本不参加”以及“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群体。甚至有些问题即便他们个人当时不能直接解决,也会想办法向朋友倾诉、向学校或者家人求助。在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孩子心目中,团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此他们不会很孤独。所以,在没有到体卫艺处工作之前,郭处长就已经开始跟不少校长沟通,一定要多开展积极的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多组织多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尤其是鼓励学生多参加团体赛事,通过亲身体验比赛过程的胜负压力,逐步强化释放积极情绪的能力,从而淡化消极情绪。
在他看来,尽管社会上在不断呼吁停止内卷,给学生减负,家庭不要制造太多的成绩压力,以及国家也积极通过“双减”政策在努力改善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生存环境,但这种改变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不能一切都推给国家。如何用一种积极向上,有意义的方式去改变教育内卷大环境,校园体育肯定要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