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帅”从此变“少帅”

纳格尔斯曼穿着一件纯黑色的T恤,站在德国电视二台的采访间里。他的脸上带着笑容,拜仁在客场4比1击败莱比锡,拿下了一场关键胜利。纳格尔斯曼说:“我想过我们比莱比锡强一些,可是双方的差距达不到三个球。今天球队表现很好,但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我们不会在原地踏步。”
这对纳格尔斯曼是一场非常特殊的比赛。今年夏天从莱比锡投奔拜仁之后,他第一次回到红牛竞技场。意料之中的是,他听到了来自主场球迷的嘘声。纳格尔斯曼说:“我在这座球场里总是感觉很棒的,今天也不例外。我可以提前想到球迷的反应。”球队表现完美,《慕尼黑日报》点评说:“纳格尔斯曼拿下了一场具有象征意义的胜利,他正在掌控这支球队。”纳格尔斯曼努力表示,他在情绪上没有受到任何干扰,但实际上一切并没有那么简单,莱万罚进点球,拜仁领先之时,所有人都看到,纳格尔斯曼其实是异常激动、并且很激昂地庆祝了的。最后4比1拿下比赛,纳格尔斯曼也从内心深处,开始了一段新的执教旅程。
嘘声涌向纳格尔斯曼
莱比锡球迷在赛前批评纳格尔斯曼是一个“谎言家”。上赛季结束不久,拜仁用2500万欧元违约金将这位34岁的教练挖走,纳格尔斯曼当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没有打算去租一辆小巴车,然后把一个或者几个好球员从莱比锡带走。”这听起来是不挖角老东家的承诺。可拜仁还是引进了两名莱比锡球员,如果说中卫于帕梅卡诺的签约时间很早,与纳格尔斯曼无关,那么奥地利中场萨比策尔的转会则与他有密切联系。
除了两名重要球员,纳格尔斯曼把在莱比锡的助理教练托普穆勒、泽姆布罗德,视频分析师格吕克和理疗师佩尔卡带到了慕尼黑。比赛前,纳格尔斯曼不得不做出解释:“那是记者的提问。如果我坐在那里,说一定要带走六名球员和七名教练组成员,我不知道球迷会有怎样的反应。我也不能拒绝回答问题,记者们会默认某个答案,我只能选择一种表达方式。”纳格尔斯曼仍然对莱比锡十分感谢。他说:“我在那里度过了非常棒的两年。我和其他人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我不会担心再次走进莱比锡球场会发生什么,即使有一些人会有嘘声,即使是34000球迷全部发出嘘声。”
上周六晚上,主队看台上球迷们打起条幅,针对的对象不仅是纳格尔斯曼,还有2013-2015年间在莱比锡踢过球的基米希。条幅上写到:“约书亚、尤里安,甩甩手走吧,反正你们在这里从没有留下什么。”另一条针对基米西的横幅则嘲讽道:“约书亚,在莱比锡学会了如何胜利,现在却沉迷于拜仁的傲慢。”纳格尔斯曼在嘘声中走入球场,但他保持着不错的心态,甚至挥手向莱比锡的球迷致意。
纳格尔斯曼知道,对于这种情况,他能做的只有用胜利作为回击。拜仁在莱比锡用了习惯的4231阵型,两名法国国脚帕瓦尔与埃尔南德斯的复出为拜仁的防线增加了稳定性。最终的结果没有意外,4比1,拜仁客场大胜,纳格尔斯曼正面击败了自己的继任者马尔什。
纳格尔斯曼掌握拜仁密码
这是有着象征意义的一战:纳格尔斯曼找到当前执教拜仁的最合适方式。因为多名国脚缺席,拜仁的夏季备战效果不理想,因此他无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能从细节处着手。
拜仁俱乐部的官方杂志中刊登了基米希的一段采访,他谈到自己在训练时的防守站位出现错误,受到教练的批评,可是他无法理解教练要求。训练结束后,基米希专门找到纳格尔斯曼讨论这个问题,纳格尔斯曼为他做了详尽的解答。
这个过程说明了纳格尔斯曼与球员的沟通渠道顺畅,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与球员的相互理解存在不足。纳格尔斯曼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说:“我的目标是让球员不断变得更好。拜仁的球员是世界级的,实现目标确实有些难。我要做的是与他们沟通,不断地观察,测试,最后一定能找到正确的方式,让这些球员更全面、更出色。”
现在纳格尔斯曼处于沟通、观察和测试的阶段。他的拜仁在战术上基本与上赛季保持一致。执教霍芬海姆时,前锋克拉马里奇批评纳格尔斯曼“一场比赛换七次战术”,让球员无所适从。现在的纳格尔斯曼收敛许多,在拜仁很少临场做根本上的战术变化。下半场,一张写着新指令的纸条从教练席传递到球员手中,纸条来自莱比锡主帅马尔什,而不是纳格尔斯曼。
但是纳格尔斯曼在大层面的不变之中,在做细节上的调整。拜仁的防守得到了巩固,于帕梅卡诺、埃尔南德斯的双中卫组合在这场比赛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莱比锡的进攻球员空有速度,却很难获得反击机会。目前拜仁前4轮有4个失球,防守成绩不如沃尔夫斯堡与美因茨,但比去年同期8个失球大有提升,按照这样的状态,上赛季全年丢掉了44球的情况会大有改善。
要把一支冠军球队变得更好,这当然很困难。纳格尔斯曼的循序渐进是最适当的方法。现在纳格尔斯曼有了一个理想的开局,联赛首轮1比1战平门兴后,拜仁接下来五场正式比赛中全部取胜。客场4比1拿下莱比锡,对周二客场挑战巴萨是极大的信心鼓舞。尤其回到莱比锡,4比1击败了主队,这对纳格尔斯曼自己来说,象征着和过去霍芬海姆、莱比锡时代完全“决裂”,站在拜仁的平台上,他必须变得更无情和更稳重,从某种意义上说,纳格尔斯曼要改变拜仁,首先是自己的“成长”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