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校园足球留洋少年的梦与惑

八月初,张家杰从西班牙回到广州,接受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隔离管理。这是近六年来,他远离足球场时间最久的一次。
隔离期间,张家杰打电话告诉温叔自己回国了,结束隔离就去看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张家杰跟温叔在海珠区后乐园街小学练足球,自打六年级去西班牙留洋后,每次回到广州,看恩师都是他的第一件事。一晃六年,那个略显瘦小的张家杰已是一米八的个头,人长大了,但感恩的心一直未变。
2015年万达选拔了第四批孩子到西班牙培养,张家杰只是其中之一,在过去六年的留洋学习过程中,他有过被选中的振奋,也有过在西班牙赢球的开心,当然还有过留洋过程中普遍在的困惑。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困惑,而梦想是他不断解惑的最大动力。
一 从燕子岗体育场“看到”后乐园
张家杰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小时候在燕子岗体育场附近的小区居住。他家在小区的高层,从阳台上可以直接看到燕子岗体育场的足球场地。
小学一年级,他在燕子岗附近的红棉小学读书,对足球还很懵懂,并没有喜欢上足球。
燕子岗体育场是广州青少年足球的圣地,有多块人工草坪和一块天然草坪,每年都有广州青少年足球赛事在这里举办,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足球少年。
近水楼台先得月,张家杰每天放学回来,都会蹲在阳台上,透过阳台的栏杆,燕子岗球场上大哥哥们踢球的身影深深吸引了他。
久而久之,张伟潮发现了儿子这种痴迷的举动,有一天他问张家杰:“你是不是想踢球?”张家杰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很想像这些哥哥们一样去踢。”张伟潮也没多想,决定带儿子一试。
张伟潮是一位“老海珠”,祖祖辈辈在海珠区生活,对海珠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很了解,要打听哪里有教踢球、哪个教练教得好,并不是什么难事。
很快,他就找到了在海珠区洪德路附近的后乐园街小学教球的温叔。温叔让张伟潮带儿子过来看一下。看到张家杰的身形和速度,温叔认为他这孩子有潜质,愿意收张家杰为徒。
那时,温叔在后乐园街小学教球,而张家杰的家在燕子岗,两个地方差不多有七八公里的路程,而且温叔每天早上6点多就开始带队训练。所以,张家杰想要跟着温叔学球,必须要想办法转学,另外就是需要家长接送。
张伟潮回忆:“儿子说想跟着温叔踢球,我马上想办法把他从红棉小学转到后乐园街小学。我对他说,我们费了这么大力气送你到后乐园街小学上学,你一定要好好练,不能打退堂鼓。”
从此,每天早上6点,张伟潮会带着张家杰从燕子岗附近的家里出发,到8公里外的后乐园街小学踢球,然后在这里上学,五年如一日。
那个时候,张伟潮自己开了一家小工厂,自从儿子喜欢上踢球后,他将小工厂完全交给别人,自己专心接送儿子学球,“我们早上6点多就到后乐园街小学温叔那里训练,下午3点多放学后,又在后乐园街小学学校里训练。从二年级开始,我就全程陪着儿子踢球,一直到他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被万达留洋西班牙的教练选中。”
之后,张伟潮也没再继续做他的小工厂,而在村里找了另外另外一份工作。
二 校园足球全国第四通向西班牙
起初,张伟潮并没有设想过儿子将来要踢成什么样子,但每个父亲都希望孩子有所成就。“跟着温叔练基本功,只要肯努力,铁杵磨成针,一步步地,他肯定会踢得越来越好。”张伟潮信这个理。
海珠区后乐园街小学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优秀校园足球特色校,学校的几届管理者都很支持校园足球开展,也涌现了多名职业球员,为广州足球青训人才输送了很多优秀队员。
热爱足球,投入足球,专心学习足球,张家杰的基本功越来越好,在后乐园街小学的五年,他几乎拿遍了海珠区和广州市的各类校园足球冠军,而且还获得了全国校园足球未来之星和希望之星的称号。
通过校园足球联赛中的优秀表现,张家杰很快被球探发现,“恒大足校就想让他过去,当时说要对他免费、免测试录取,直接过去上课踢球就可以了。”张伟潮说。但最后,他们并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
2015年,张家杰上六年级了,他遇到了一个机会,万达留洋西班牙第四批队员进行选拔,之前有很多师兄被选去西班牙留洋,包括郑智铭、吕焯毅、郑振贤和陈秦俊飞等人。张家杰决定前去测试。结果,他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被选中,不到12岁就开启了自己留洋西班牙的生涯。
“我觉得当年被选中留洋的原因是脚下技术、速度等方面都不错,基本功也比较扎实。”张家杰说,“从校园足球的训练中被选中获得留洋学球的机会,那个时候真是很开心。”
不过,张家杰是被选中留洋的队员当中个头最小的之一,而且小学六年级就到西班牙留洋,老爸的张伟潮还是有些不舍得。当时,他还开玩笑,问儿子要不要把名额让给别人,张家杰却不同意,哭着闹着想去留洋。难舍,但张伟潮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于是,12岁的张家杰飞往了马竞俱乐部。
三 在西班牙不断面对和解决困惑
今年是张家杰在西班牙留洋学球的第六年,他也从一位足球少年成长足球青年。这六年时间里,前三年,他在马德里竞技,随后三年转到比利亚雷亚尔,从技术角度,张家杰学到了很多东西。
“留洋六年,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尤其是对足球的理解方面有很大提升,自己在意识和技术上也有很大的提高,西班牙训练的节奏很快,明显要超过国内的训练和比赛节奏。”张家杰说。
当然,在这过程中,他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因为留洋球员并没有加入西班牙当地职业俱乐部的梯队,所以他们并没有在西班牙参加正式的青年联赛的机会,踢友谊赛比较多,难免会让队员们有种给别人当陪练的感觉,也就会产生对待热身赛重视不够的问题。
张家杰很朴实,也很用心,他把自己的这些感受,与家人及启蒙教练进行了沟通,然后自己也进行了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学会了换位思考。有时热身成绩不佳,但如果自己的表现出色,对方又何尝不是在陪你练?张家杰说:“心态改变,比赛态度就会变,比赛效果也就不一样了,让对手成为中国留洋球员的陪练,通过这样的比赛提高水平。”
多年的积累,从校园足球到国外留洋的孩子,已成为一个很大的群体,这批孩子为了留洋学球,暂时放弃了在国内的学业,去海外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个群体面临的问题,张家杰也要面对。起初到马德里竞技的三年,基本上都是以踢球为主,并没有文化课学习,到了比利亚雷亚尔之后,他开始接触初中的课程,由西班牙老师和中国老师上课。但小学六年级就出去踢球,他在国内的学籍并不是连贯的。
所以,从国内校园足球选拔出来留洋的孩子,如何在学球的时候不让自己的文化课落下,是很多孩子和家长要面对的问题。毕竟,多数孩子逐渐会被刷下来回国,如何重返学校,并不是个轻松的话题。
在西班牙留洋六年里,张家杰用西班牙语交流已经没有太大问题。平时,他住在瓦伦西亚的小镇上一家寄宿家庭,并且与寄宿家庭的长辈关系很好,他会经常和寄宿家庭的家人用西班牙语交流,这让他的西班牙语表达能力提升很大。
从国内校园足球领域直接留洋的孩子主要任务是踢球,但业余时间也很多,如何利用好这些业余时间,也非常重要。
起初,张家杰也觉得业余时间很无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去想做点什么。比如在西班牙有很多新鲜见闻,他就考虑着自己写留洋周记,记录自己每一周在西班牙的生活和见闻。同时,他拿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
后乐园街小学的老校长梁卓琳也给他建议,“在国外有国内没有的条件,比如在语言学习方面,包括西班牙语和英语,西班牙语现在口语交流不成问题,但书写方面还要练,英语也要学习,即使将来退役了,至少也可以当个翻译。从这样的条件上,你就比国内的球员多了两种能力,这是一种技能。”
四 需要融入的并不只是足球
一个不到12岁的孩子到西班牙求学足球,所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首先是一点语言基础都没有,然后是每天训练的枯燥,再就是远离家人,他们的足球留洋梦,是为了将来的成功与成就。
在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训练了三年之后,张家杰与部分队友前往比利亚雷亚尔俱乐部,这是一家瓦伦西亚大区著名的俱乐部。在马德里的三年里,留洋的孩子在一起居住,到了比利亚雷亚尔之后,他们走进了寄宿家庭。
当时张家杰也只有十四五岁,进入寄宿家庭是对他融入西班牙当地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融入当地生活,对他的语言水平的提升和足球竞技的提升都是有帮助的。
过去六年里,张伟潮曾两次到西班牙去看儿子,他想了解孩子在那边的生活和训练情况。
在他的眼里,张家杰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之前每年回国,他都会带一些广州的特产回西班牙,比如广彩和普洱茶,将这些广州特产送给寄宿家庭,还向他们介绍广州文化。寄宿家庭的长辈也通过他了解到了广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在市中心有一条珠江,也知道张家杰小时候的学校距离珠江不远。
寄宿家庭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同辈人之间的交流会跟多。张家杰的西班牙语口语提高很快,而同时,西班牙的哥哥和妹妹也学会了不少中文,甚至广东话。
张家杰回国这段时间,也经常与寄宿家庭视频聊天,张伟潮也向在西班牙照顾儿子的朋友致谢,正好儿子在家,通过他的翻译,两个父辈聊了起来。
在比雷亚雷亚尔,只要有时间,张家杰就会帮助寄宿家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认为这也是对帮助自己的人的尊重和回报。“等疫情结束,很想请西班牙寄宿家庭的长辈和兄妹到中国走走看看。”张伟潮说。
五 坚持,就像一个上午头颠1000球
三年前,中国足协副主席高洪波曾到西班牙马德里竞技俱乐部看望这批留洋的中国足球少年,当时高洪波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西班牙的足球技术和足球文化,期待他们学成回国,争取成为对中国足球有贡献的人。
对张家杰来说,六年的西班牙留洋来源于他的坚持,“老爸经常会跟我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人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这次回国是短暂的探亲时间,张家杰再次被选进了继续留洋西班牙的阵容当中,现在他18岁,而从18岁到21岁,是他职业足球生涯最关键的三年。
“只要你在国外学球学好了,还怕未来没前途吗?”张伟潮鼓励儿子,“参与选拔的外教是有眼光的,既然你又被选中了,可以继续留洋,就证明了你的实力。”
其实张伟潮的内心也知道,孩子继续留洋,也是搏一把前程。“出去了必须要靠自己,最主要的是自律,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学到东西。”张伟潮对儿子说。
留洋球员的实力是不错的,这两年多名留洋西班牙的队员已经在大连人队踢上主力,而耿泰立在中乙的广西平果哈嘹队也大放光芒。“耿泰立是在我们之前到西班牙留洋的,他曾在富力踢过球,今年在中乙踢得不错,还打进了不少关键进球。”张家杰说。
昔日留洋球员当中个头最小的队员张家杰,当年站在西班牙的球场上还没有什么自信心,六年之后,身高已经超过一米八的他,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留洋就要坚定地走下去,自己强才是真的强,把自身练好,自己有实力,未来才有更多机会。”张伟潮这几天一直将这样的想法告诉儿子,“我看过他现场踢球,出去几年之后,他在中场位置的控球和意识明显不同,要超越国内同龄孩子一大截。”
张家杰原本收到了广东省足协的邀请回国代表广东全运队踢全运会,不过最后因以恒大足校为主组队,他并没有回来参赛。对他而言,未来还有很多机会,“我的想法是将来想踢上职业足球,从出去学球的那一刻,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出来就是代表中国,一定要好好训练,将来希望有机会为国效力,我们更希望国字号球队能够看到在西班牙留洋这批孩子的真正水平,而且希望有机会用实践来检验一下。”
张家杰回忆了一个小细节:“小时候爸爸总用一句话激励我,‘跟温叔训练的颠球,不颠1000个,怎么敢说是温叔教的呢?’我记住了这句话,我曾经试过用头颠了1000个,颠了整整一上午。”用头颠球一个上午,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坚持。虽然未来还都是未知数,但张家杰决定继续坚持他的留洋之路。
“我告诉他,出国踢球就是去学东西的,现在他处于一个踢球的关键期,是最容易被认可的时间,也是最容易涨球的时候。现在竞争很激烈,对自己的要求要更严格。最终能否踢上职业足球,只能用实力回答。”张伟潮说。
六 梁卓琳校长:吃苦的孩子终究不会吃苦
张家杰在后乐园街小学上学期间,梁卓琳正是学校的校长,她见证了这批留洋西班牙的孩子们在后乐园街小学的成长过程。
如今,梁卓琳校长已经退休,依然关心着这批留洋追寻自己足球梦想的孩子。这些孩子只要回到国内,都会和他们的老校长联系。
“我们学校涌现了很多留洋的队员,像郑智铭、吕焯毅、郑振贤、陈秦俊飞、张家杰等,差不多有十来个小队员,通过多年的体教结合,后乐园街小学的校园足球涌现了很多优秀的队员。”梁校长说。
而且像孔国贤、温志军、蔡庆辉、麦广梁、刘可荣、罗勇、黄志毅、梁仕铭、邓国键、卢琳、女足的熊熙、李晴潼等都是从后乐园街小学毕业后,走上专业或者职业足球之路。
与前辈不同,张家杰和另外近十名师兄选择的是留洋,而从校园足球直接到国外留洋,吃的苦,感受的寂寞,比常人更多,越是这样,越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回到国内探亲的张家杰,在留洋生涯的新节点,自然希望梁校长能给自己一些建议。
“无论在国外踢球,还是在国内踢球,首先你要先融入球队,和队友们沟通好、配合好,打成一片。现在是拼搏的时候,希望你能够熬得住寂寞,不荒废自己的青春,你的青春在球场上,要用汗水换取自己的成功,为实现自己的足球梦,努力进取。留洋学球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要深刻理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概念,能吃苦的孩子,终究不会吃苦。”梁校长说。
梁校长还给了张家杰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就是坚持下去,“这些孩子从小和温叔学足球,玩出快乐,玩出他们的梦想,现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必须要继续前行。”
梁校长认为张家杰是一位会独立思考的队员,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以前每个学期去西班牙留洋的孩子回来,都会和学校的孩子进行分享,我觉得这是对学弟学妹们的一种激励,他们是学习的榜样,从小就为后乐园街小学播下一粒种子。”梁校长说,“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就是队员特别能拼。我相信,只要他们努力,未来的路一定不错。”
七 温叔:以武磊为学习目标
“温叔”温炳林在后乐园街小学带队几十年,所有从这里留洋西班牙的队员都是他的弟子,他在张家杰的成长中起到了铺路石的作用。梁卓琳校长给温叔的评价是:“后乐园小学孩子的足球启蒙教练,足球追梦人。”
张伟潮说,“儿子刚刚喜欢足球的时候,我就送他去温叔那里踢球,可以说,温叔是他的启蒙教练,温叔训练基本功,练得绝对扎实。”
逢年过节,张海潮都会请七十多岁的温叔到家里吃饭,多年来始终如此。像这些温叔带出的小队员,有些心里话难以想和父母说的时候,就会先和温叔讲,问温叔怎样处理。张伟潮说,张家杰也有这个习惯。
已经在西班牙留洋六年的张家杰再一次被选中,温叔希望他回到西班牙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我的想法是,未来有机会与西班牙的俱乐部签约,征战欧洲联赛。欧洲的足球水平非常发达,希望他留在国外踢出成绩,适应当地的环境,在技术、意识上全方位提升自己。”
温叔拍着张家杰的肩膀说,“我很看好你,希望你在西班牙以武磊为学习目标。如果到时候国内高水平俱乐部争抢让你回来,你就更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