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体系“大变局” 职业联赛何去何从?
过去的这个夏天,注定是中国足球发展历史上值得记忆的一个夏天:最火热的是苏超这个城市社会足球赛事,以及随之诞生的赣超、湘超、川超等类似赛事。城市社会足球赛事是中国赛事体系一个全新的存在,在诞生之日便展现了超强的冲击力和影响力,改写中国足球赛事体系的原有格局,堪称中国足球赛事体系之“大变局”。
同时火爆的其实还有另外两个赛事体系:其一,职业联赛极为火爆,2025赛季,中超历史单场上座TOP10全部变为6万+,其中单单本赛季就诞生了9场6万+比赛,中超单轮上座数据也不断刷新榜单。其二,城市社会足球赛事带动了俱乐部业余联赛的火爆,9月13日开幕的鲁超揭幕战一票难求,上座超25000人。
另外两大赛事体系层面,因国足18强赛失利而一度出现的“抵制国足”“抵制赞助商”“抵制国足承接地”,随着西安U23亚洲杯预选赛的火爆,负面声音在球迷热情面前渐渐消散。这个夏天的中国各项青少年足球赛事,包括全运会赛事、中青赛赛事和职业俱乐部梯队赛事等也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
赛事体系大变局的背后是中国足球的全新历史节点。这个夏天,多项关键举措在国家层面全面布局:7月31日召开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是中国足球30多年来最高规格的足球会议,其一是描述了中国足球发展的原则、理念和主要路径,其二是明确中国足球振兴发展的多个层面及对应的具体措施,其三则是明确多项保障和支持措施。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更重要的是凝聚全国之力,激发地方热情,立体全面推进中国足球振兴发展。
而后的8月19日,足球青训中心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武汉召开,这是当前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核心工作之一,对应的是精英青训的发展。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事关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新格局,也恰恰聚焦中国足球振兴发展的底层逻辑之一:唯有足球消费的充分释放,足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足球才可以拥有最根本的基础——经济基础。
在这样的节点和这样的大变局中,职业足球又该如何定位,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
【定位与困境】
大变局中
的阅读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