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俱乐部更是公司
在6月安东尼家暴丑闻已在巴西被曝光时,曼联还在忙于筹备美国行的淘金之旅。哪怕事情已在巴西进入司法调查程序,曼联还是带上了队内身价最高的犯罪嫌疑人前往美国;在桑乔事件爆发时,曼联管理层更多是宣传与高通新近达成的天价胸前广告合同。至于吊了全世界9个月胃口的俱乐部出售,至今还处于停滞状态。可与此同时,格雷泽尔家族通过俱乐部出售的新闻流量,从曼联股价的起伏中不断榨取价值。
这就是曼联的现状,一家更像是上市公司而不是足球俱乐部的英超豪门。格雷泽尔家族传递给外界的理念,就是高性价比的商业成功。曼联虽然也在球市投入巨大,但目的不再是争冠,而是尽可能保持欧冠资格,让曼联的商务部门能以此说服更多赞助商与俱乐部合作。与此同时,曼联的一切照旧:卡林顿训练基地十几年如一日,如今破败不堪,甚至连小小的布莱顿都不如。去年C罗炮轰曼联俱乐部,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至少在俱乐部缺乏进取心,基础设施全面落后于英超乃至欧陆主要竞争对手方面,格雷泽尔家族无话可说。
直到C罗将真相大白于天下,格雷泽尔家族才开始着手修缮早已遍布老化问题的老特拉福德球场,以及翻新卡林顿训练基地,算是给曼联球迷一个交代。同城死敌曼城已完成了球场的两次扩建,利物浦同样如此,热刺拥有新球场,曼联却一如既往。引援投入目标只是保住能拿足全额赞助费的欧冠资格,想要竞争英超冠军需要更大的投入,但在曼联,这个性价比平衡比奖杯更重要。滕哈赫将红魔重新带入欧冠,这边曼联商务部门就立刻找到了赞助金额更高的胸前广告商。
与阿森纳的克伦克,利物浦的亨利不同,曼联的格雷泽尔家族更关心股价和分红。甚至在俱乐部出售问题上也没有统一立场,资本的贪婪暴露无遗。曼联在出售俱乐部问题上的拖沓,已经影响了红魔连续2个转会窗。虽然夏市还是给了滕哈赫可观的2亿欧元补强阵容,但依旧只是教练所需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滕哈赫也只能像冬窗一样勉为其难,7名新援入队,但同时又有14人离开——看似有的放矢的补强,还是本质上的人员流失更多。
这种格雷泽尔家族特有的铜臭味,已困扰曼联10年之久,目前看来还没有终结的迹象。贪婪的美国家族已将心理价位从50亿镑升到100亿镑,丝毫不管如今的曼联是否配得上这个估值。正因有这样惟利是图的管理层,一味追求欧冠资格为上限的高性价比成功,曼联才堕落成为球场上缺乏争冠霸气与勇气,更衣室没有精神核心,但在商场上却几乎无孔不入的赚钱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