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第一届学青会足球赛—— 构筑“学青、全运、奥运”体系
7月15日,第一届学青会(公开组)男子足球15/16岁组预选赛在唐山、日照和潍坊结束。至此,学青会男子15/16岁组、男子17/18岁组和女子16岁组预选赛全部结束,女子18岁组报名球队直接进入决赛。
男子15/16岁组晋级的11支球队是:长春市、南京市、武汉市、重庆市沙坪坝区、济南市、宜昌市、广州市、成都市、沈阳市、上海市杨浦区和苏州市(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
男子17/18岁组晋级的11支球队是:大连市、成都市、大同市、厦门市、济南市、长春市、武汉市、深圳市、上海市杨浦区、广州市(成绩较好的两个小组第四之一)和北京市朝阳区(成绩较好的两个小组第四之一)。
女子U16组晋级的11支球队是:武汉市、保定市、青岛市、西安市、黄浦区、北京市东城区、大连市、长沙市、南京市、海口市和福州市(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
女子U18组报名球队11支,直接晋级决赛圈。决赛阶段比赛将于11月在广西贺州举行,各组除预赛中出线的11支球队之外,还包括一支东道主球队。
三级体系初见雏形
学青会的前身是两项赛事,一项是全国青年运动会(再之前是城运会),另一项是全国学生运动会。赛事融合统一的目的是深化体教融合,全面梳理和精简赛事体系。学青会四年一届,和全运会间隔两年举行。
学青会(公开组)参赛球队的性质更接近于“省队”,也意味着“学青会--全运会--奥运会”竞赛体系的完整构建:以男子为例,2023年第一届学青会(公开组)为05/06和07/08两个组别;2025年全运会则是05/06、07/08和09/10三个组别;2026年奥运会则是05/06组别。女子相应组别以此类推。当然,这个体系仅仅是青训体系的一条路径,立体的青训体系需要以基层中小学校内、小区域校际赛事为基础,并以青少年业余俱乐部、职业俱乐部梯队赛事为补充与提高,形成一个多维立体的人才成长体系。
第一届学青会(公开组)足球比赛有多项竞赛政策的更新:首先便是必须报名小年龄段球员,比如15/16岁组20人名单,16岁球员不能超过15人,15岁球员不能少于5人;其次,学青会引入了“报名球员积分制度”,根据最终一次报名的50人大名单,按照球员正式比赛出场时间、比赛级别及比赛结果等系数,确定各球队的分组级别。“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政策的杠杆作用促进地方协会的赛事体系建设。”学青会(公开组)赛事负责人、中国足协竞赛部副主任李立鹏表示。此外,预选赛和决赛阶段小组赛实施“320”积分制,即常规时间胜负积分3分和0分,常规时间平局点球决胜负,胜者2分负者0分,以此尽可能避免争议现象的出现。
足球不发达地区也在努力
此次学青会,也让我们看到了“非足球发达地区”的力量:福建省福州市在男子17/18岁组以小组第一出线,力压山东泰山为主的山东省济南市,同时在女子U16组也获得了出线权。山西省大同市在男子17/18岁组也表现不俗最终出线。
新疆喀什地区队(15/16岁组)虽然没有出线,但在过去多年,喀什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以2003年龄段国青队为例,亚洲杯决赛名单中就有4名喀什球员:艾菲尔丁、木塔力甫、阿卜杜拉和希尔扎提。
青海省西宁市队(15/16岁组)在这次比赛中也让人印象深刻:在青海省体育局的组织和支持下,青海省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于2019年11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心由青海省足球协会、西宁市西建中英文学校、青海省体育运动学校三个单位组成,充分发挥三个单位各自的资源优势,积极培养全省足球优秀青少年学员,从而推动青海省足球运动向上向好发展。
中心引进了包括意大利外教和国内足球界专业人士在内的一批业内人士,同时还吸引了一些省外的青少年足球优秀学员加入了青训队伍。目前中心有07/08、09/10、11/12等多个年龄段球队,包含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的学员。
“球队上午进行文化课学习、下午训练、晚上还要进行晚自习,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全面健康发展”。青海省西宁市队领队、西宁市西建中英文学校足球工作负责人白利军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