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的错误一直在持续
卡塞米罗的加盟“点燃”了英国媒体,以及曼联球迷的含混情绪。尽管巴西国脚的实力毋庸置疑,但高溢价转会费和队内顶薪与30岁的高龄联系在一起,显然无法被定义为绝对成功。《曼晚》专栏作家拉克赫斯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多数曼联球迷的感受:曼联管理层近年来一直在犯错,并且在纠错方面呈现出两种极端:要么太迟钝,要么太草率,完全看不到豪门俱乐部的魄力与眼光。
拉克赫斯特提及大约1年前曼联3比0大胜热刺时,热刺球迷高呼列维滚蛋。两天后球队换帅孔蒂上任,热刺管理层体现了快刀斩乱麻的纠错能力。但这在曼联不会发生,管理层没有勇气及时纠错,从换帅到引援皆是如此。索尔斯克亚换得太晚,同样,对F·德容的追逐也停止得太晚。曼联与巴萨联系签约F·德容开始,到不得不改弦更张换成卡塞米罗时已有98天,曼联管理层的迟钝实在令人遗憾。新帅滕哈赫为此承受了最大的伤害,因为指定的新援迟迟不到位,他的高压战术和后场出球战略无法得到有效实施,曼联实际上几乎以上赛季主力班底出战,信心不足,一败即溃的顽疾自然还在继续。
曼联今夏的引援状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弗格森爵士刚退休后,莫耶斯履新时的情况。只是情况更加糟糕,曼联显示出自上而下缺乏领导力,对于球队状态的下滑每个人都是同谋。上赛季曼联的球员们人心涣散、状态不佳、无法抗压也没有团队精神,夏季却很少有罪将离队,可见俱乐部的管理在改变上有多迟钝。而当球队遭遇连败后,管理层又不顾主帅滕哈赫的意见,草率决定,匆忙签下卡塞米罗,同时“恐慌式引援”,在球市全面撒网,完全看不到任何有针对性。
今夏为曼联工作的球探大部分都已无奈离开,因为他们花费了两个多月几乎都在做无用功。乔尔·格雷泽尔干涉转会已是公开的秘密,CEO阿诺德和足球总监默托夫也无可奈何。滕哈赫与兰尼克之间的矛盾,又导致了后者连顾问职位都丢了,凸显了曼联在管理上的随意。曼联在卡里克之后就再未努力签下合适的中场帮助防线,已是令人匪夷所思。这次终于签下了卡塞米罗,付出的代价却是俱乐部在4年里要消耗1.4亿英镑,而格雷泽尔家族则可以继续从股市因此得到的振奋中收取红利。
包括卡塞米罗在内,以未果的阿瑙托维奇交易为象征,曼联管理层只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策略昭然若揭。可以预见的,如果曼联不发生持有者易主的重大改变,球队的平庸化还将继续,直到最终无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