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体校助力校园足球】 体教融合“一条龙”

蕉岭县教育部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足球,培养足球后备人才,这个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如场地设施不足,如体育教师结构不均衡,有些参赛学校因为没有足球专业的老师,只能让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影响了足球教学质量。接下来,如何继续配齐配强教育师资,是蕉岭县校园足球以及像华侨中学这样的足球特色学校的重要一环。同时,建设一流体育设施,要保障校园经费充足,注重过程,培养校园足球素养。
目前,蕉岭县各中小学学校积极落实校园足球的工作要求,加大教学比重,完善组织制度,培育校园足球文化土壤,形成了县、校、班三级联赛机制,逐步完善体育硬件建设。
比如在蕉岭县镇平中学,学校本着“快乐足球,幸福成长”的足球特色,全面推动了校园足球工作的健康发展,深入挖掘和提炼“快乐、好玩、乐学、苦练”足球特色文化,将之升华为足球精神,努力探索足球活动并开发系列校本教材《悦动之快乐足球》,使之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特色之一。
2021年蕉岭县业余体校将从蕉岭考到广州体育学院足球学院毕业生招聘到体校工作。随着梅州发展得越来越好,近几年有很多从梅州考出去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工作,同时当地也给予来到梅州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些激励措施。
蕉岭县业余体校吴坤校长少年时期被选拔到梅州市业余体校踢球,后来进入广东省体校足球班,在省体校毕业后,吴坤选择返回蕉岭工作。
如今在蕉岭县业余体校,足球的的体教融合进校园模式,为想要参与校园足球和学校及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
蕉岭县不大,县业余体校距离每所学校都不远,于是县体校与足球特色学校结对子。而且蕉岭县在每年5月都会进行校园足球联赛,业余体校还参与协办这项赛事。
蕉岭县的校园足球联赛是竞赛杠杆,更是选拔队员的杠杆,“我们通过比赛看到比较好的队员,就会把孩子选进县业余体校,然后逐步培养。”吴坤说。
在梅州,一谈到蕉岭体育,当地的体育人都会说田径是特色,但足球也必不可少。现在蕉岭县业余体校重点推进的就是田径和足球,虽然不及梅州其他县市在足球上的规模,但吴坤希望在足球的体教融合上取得突破。
“蕉岭体校1992年开办,今年正好是30周年。过去三十年,我们在田径方面为梅州市队输送了不少队员,也拿过多项全省的冠军,接下来我们希望在足球方面取得突破。”
吴坤说:“体校的运动员会输送给蕉岭县华侨中学,形成良好的体教融合方式,体校队员通过体教融合考上高中,通过足球获得考上大学的机会,形成体教融合一条龙培养体系。”
现在,蕉岭县业余体校形成了由2010年到2013年(出生)的四个年龄段梯队,希望通过科学训练、体教融合,让参与足球的孩子们都有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