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培养 像流溪河海一样成长

国足在世预赛上出师不利,近日一位足球业内权威专家与记者谈起中国足球面临的新困境时,提到一个关键的问题——“足球文化内涵缺失”。但如何形成中国足球文化,进而完善我们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夯实中国足球的“底层基础”,持续产出高质量的人才,让职业队乃至国家队受益,一直以来都是足球行业内外讨论的焦点。
今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流溪河海——广东U18女足跟队工作志》从青少年足球的角度,通过鲜活的故事给出了一个自己的答案。
该书作者刘羽是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专业硕士。2012年起至今一直在广东省足球运动中心做下队科研工作,期间,2014-2017年担任广东省U18女足心理老师兼科研人员。
在《流溪河海——广东U18女足跟队工作志》一书中,他以纪实的方式,借鉴人类学研究方式,记录了自己跟队工作的经历和见闻,讲述心理老师跟队工作的故事,书写广东女足在体质、文化、语言、历史等方面的特点。该书内容结构清晰,偏叙事的风格通俗易懂,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人手不释卷,值得一读。
书中故事发生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广东省足球运动中心。流溪河是该训练中心旁的一条河流。作者取其名,加一海字,寓意足球队汇集力量,象征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趋势和文化内涵。该书还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举国体制进行了分析,以及对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其对运动天赋的理解视角,与众不同。“流溪河海”不仅是一支足球队发展历程的隐喻,更是整个培养体系的象征,这让此书意义非凡,别具一格。
作为青少年足球队伍的心理老师,刘羽对年轻足球队员的心理有深刻入的研究。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守门员教练区楚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丁雪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院教授张力为、广东省足球运动中心主任程志文纷纷为刘羽的新书作序。
区楚良在序言中写道:“在国内足球圈,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建设还不是特别受重视。如果有人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带来一些新鲜的内容,惠及大众,我觉得那真是功德无量了。”
丁雪琴曾多次为国家男女足讲授心理学课程,曾任2002年世界杯国家男足心理老师。她说:“刘羽的书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运动心理学应用研究的学术空白,拓展了运动心理学学科研究的方法,甚至可以说,为运动心理学学者提供了工作日志的书写参考。看得出,他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
该书讲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中国足球故事。在外教带队失败的情况下,出身广东本土青训体系的教练李晖临危受命,在各种不利的因素下,仍然完成了比赛任务,取得了好成绩。该书对当下的青少年球员,从竞技、心理、学习等方面给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方向。特别对于现在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刘羽从心理学的角度也谈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