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战 三大问题考验国足

作者:记者陈永报道 日期:2021.09.06
北京时间9月7日23时,12强赛B组第二轮,中国队将对阵亚洲排名第一的日本队。首轮遭遇惨败之后,国足怎样尽快走出负面阴影,怎样弥补防守型后腰缺失,怎样针对性地调整用人、体能和技战术问题?这是中日之战的关键,也是最考验李铁和国足队员的地方。
中日之战  三大问题考验国足

0比3不敌澳大利亚,比输球的结果更让人担心的是,国足还输掉了这场比赛的过程,而中澳之战和中日之战的间隔只有4天,这场中日之战,国足又该如何调整呢?

目前来看,国足需要做的工作有以下三项:

其一,无法改变的困难,比如防守型后腰缺失的问题,以及节奏适应问题,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风险规避进而予以弥补;

其二,可以改变的困难,比如用人、技战术等,或许也包括体能,则需要针对性地研究寻求解决;

其三,最重要的则是心态问题,如何走出中澳之战完败带来的负面情绪,这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更多的努力,也是最考验国足的地方。

[ 无法改变的困难 ]

寻求改善

中澳之战暴露出国足的三个主要问题,除后防线外,一个是后腰问题,尤其是国足缺少优秀的防守型后腰,另一个则是比赛节奏的适应问题,国足完全无法适应澳大利亚的快节奏,进而全面陷入被动。后两个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涉及到了国足的硬实力。

球员的个人能力摆在那里,能用的国脚就这么32个人,所以优秀的防守型后腰问题目前是无法解决的,比如郑智是国足上一个优秀的防守型后腰,但他现在已经41岁了,即便归来恐怕也无法解决问题。

至于比赛节奏的适应问题,目前来看几乎无解。在中澳之战前,国足其实已经作了重点强调,但到了最终比赛时,这个问题还是全面暴露了。

但弱队就要投降吗?当然也不是。这些问题其实仍旧可以通过技战术来寻求改善或弥补,那就是通过合适的技战术选择,让这些无法改变的问题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以国足缺乏优秀的防守型后腰为例,现实如此,再选择正面对攻的办法自然就是自取其辱,相对简单的办法则是,既然没有优秀的防守型后腰,那就配置双后腰,实在不行,干脆配置三后腰。

可能有人会问:那进攻组织咋办?这自然有个轻重缓急的考虑,你连防守都搞不掂,进攻组织就免谈吧,2到3人的反击或许才是最应该考虑的事情。在过往足球比赛的历史上,“703”战术、“802”战术也是屡见不鲜的,当然说法仍旧是“433”、“442”,只不过中后场完全回收以防守为主。

至于比赛节奏,和防守型后腰缺失的解决办法是一致的:那就是不与对方在全场范围内对决,比如放弃高位逼抢,放弃中场传控,在战术上以中场绞杀为先,一旦无法绞杀则全面退防,压缩球员之间的空当,哪怕摆大巴也在所不惜。

当然,足球是圆的,理论上的东西在具体的比赛中未必有效。首先,你“703”或者“802”,也未必可以不丢球或者少丢球。此外,比赛中双方的士气、状态、准备等等多个方面都可能会对比赛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阿曼和日本的比赛,阿曼主教练伊万科维奇能力不俗,是前山东泰山夺冠的主帅,其球队备战也非常细致,在塞尔维亚集训一个月,其打法也很有针对性,相反日本队虽然球员个人能力不俗,但明显存在轻敌、状态不佳等问题。

优秀的球队可以根据场上情况进行快速应变,但这要取决于主帅的比赛阅读能力,同样更取决于球员的比赛阅读能力,前者需要观察,后者对国足而言恐怕不容易做到。对于中国足球而言,更简单的战术其实更容易执行。

[ 可以改变的问题 ]

寻求解决

和防守型后腰的缺失及比赛节奏难以适应相比,后防线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一些。

国足和澳大利亚的比赛,有关于大宝的出场李铁是有想法的,因为于大宝头球更好正面好,但没想到的是,澳大利亚恰恰是利用打身后和快速的传接去撕破国足的防线,于大宝转身慢的不足反而暴露。

日本队的传控能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数得着的,尽管他们现在也开始寻求更直接的进攻方式,但总体上仍旧以地面进攻为主,这就要求国足在后防线配置的时候需要更加快速灵活的球员,目前来看,张琳芃出任右后卫或许更有利于国足的右路防线,那么在中路,让高准翼和蒋光太搭档或许是一个选择。

理由有三:其一,高准翼和蒋光太是广州队的队友,配合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其二,高准翼原本就是中后卫出身,身高1米86,但又非常灵活;其三,2014年亚青赛,国青2比1击败日本,高准翼在中后卫位置的表现就非常出色,而他当时的搭档就是高大类型的刘军帅。当时,日本队就有南野拓实,当然,现在南野拓实因伤也已经暂别日本国家队。

其实,在那场国青2比1击败日本队的比赛中,国青就有一个优秀的防守型后腰陈哲超,他打满了全场表现非常抢眼,这其实又涉及到了国足的后腰配置的问题。至于赢球,则是韦世豪梅开二度。

必须要说的是,这只是一个思路,并不是说李铁只有这么做才可以,国足在情报收集和针对性安排上,肯定会有更加全面和更加合适的选择,我们也期待国足在这个层面做出合适的选择。

需要说一下的是体能,在中澳之战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李铁表示:“我们在上海集训期间给球员做了一些测试,结果显示球员比在40强赛前要疲劳。连续踢中超之后,他们的身体还未得到很好的恢复,有的球员只休息了三四天就来到了国家队。”

国足前两个丢球是第23分钟和第25分钟,单单归结到体能上或许不容易被球迷接受,但体能很可能在困扰着国足。其实,赛前分析中澳之战的时候,记者曾经谈及“亚冠综合症”:亚冠过往的战绩显示,亚冠参赛球队在亚冠中超双线作战的时候战绩都不错,但在亚冠结束之后,反而在中超也陷入了低迷。

这说明,体能和竞技状态,往往取决于心态,“亚冠综合症”便是球员放松之后,导致状态也随之下降,而再想恢复就非常困难。就中澳之战来看,就明显存在有国脚状态不佳的情况,这和体能有关,更和心态有关。

这种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换人。尤其是国足如果确定要压缩防线防守反击的话,在中场重新配置人选的风险也就相对较小。

[ 根本的心态问题 ]

努力克服

国足这场比赛面临的最根本困难还是:心态。但这个困难,必须去努力克服。

此前提及的困难和问题,其实很多时候都和心态息息相关,问题在于,中澳之战对国足的打击太大了:或许0比3的比分看着没有那么恐怖,但是其他数据是这样的:射门7比23,射正0比9,差距极大。还有一项数据是,对方半场传球成功率是68%对83%,差距也非常大。至于直观的比赛,国足进攻难有威胁,而澳大利亚的进攻,不管怎么打都会产生威胁。

可以很确定地说:在中澳之战的某些时刻,一定会有国脚感慨:这球没法踢。其实,这个感慨,观看电视的球迷恐怕十之八九都是这么想的。

这种情况,必然会对国脚的信心产生影响。我们可以总结过往的中超,一支明明看着实力不错的球队,往往在某个赛季中陷入不胜的怪圈,原因何在?就是一场又一场不胜之后,信心越来越少,最后形同于无。而此时,别说对阵比自己实力弱的球队赢不了,还会发生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乌龙球、门前射门不进、球员被罚下等让人无奈的事情。

所以这几天的时间,国足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心态调整,这是比技战术准备、人员调整等等更重要的事情,恢复不了心态,这比赛仍旧没法踢。

其实,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足球之所以奇妙,就是足球往往会诞生奇迹,以弱胜强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时候即便以弱胜不了强,但弱队众志成城,拼搏到最后一刻的精神,也可以感动无数人。

国脚们孤悬海外,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不是为了放弃而去的,不是为了沮丧而去的,不是为了让球迷看笑话而去的,如果国脚们可以忘记中澳之战,如果国脚们可以抛弃脑子里的其它任何想法,如果国脚可以专心致志拼每一脚球,即便再次输球,相信球迷们也会予以理解,给予坚定支持的。

当然,这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解决的,甚至某些时候,国足和将士们以为自己恢复了信心,可一旦进入比赛并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多人包夹却被轻松甩掉、玩命拼抢却无济于事、丢球等等),那个不自信的阴影会瞬间笼罩。

还必须要说的是,心态的调整,也不能从低估对手,转变为极端的被对手吓坏,所以,这还是涉及了信心这个问题,国足还需要均衡的其实也包括技战术,即便是以防反为基调,但合适的时机也并非不可以投入兵力。

由此可见国足心态调整之艰难,但这恰恰不是考验足协、李铁和国脚们的时刻吗?

中日之战,愿你一往无前。

在线客服 快速购买 咨询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