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青训体系落后了吗?又到了反思青训时
“我们应该快点给施魏因施泰格、拉姆发教练证书”,德国队在欧洲杯上出局后,前国脚绍尔发出这样的呼吁。在他看来,这次的失败不仅是技战术的问题,还有球员的性格与能力缺陷。绍尔说:“我们没有创造力,没有领袖。我们有些受过良好训练的球员,可是当场面紧张时,他们就显得不够好了。”
德国足坛近年来的学院派教练大行其道,最好的例子是拜仁刚上任的少帅纳格尔斯曼。绍尔对这样的现象持批评态度,他认为这些教练不可能培养出冠军级别的球员。他说:“从2018年到2021年,我们失去了关于如何获得成功的那些关键知识,因为知道这些的人不在了。我们要快点给施魏因施泰格和拉姆教练证书,他们知道如何能成功。为什么一定要他们去科隆进行11个月的教练培训?给他们证书,让他们去执教。现在很多教练从没有成功过,怎么能教出成功的球员?”
绍尔的话在德国足坛总是会引发一些争议,破例给拉姆、施魏因施泰格教练证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说的话有一点也许是对的:德国的青训系统不再源源不断地产出最高水平的人才。目前许多德国球员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他们在德国足协的青训中心中接受最正规的培训,按照教练的要求完成每一个任务。这样的球员可以适应变化复杂的战术体系,遵守战术纪律,也缺少了只有顶级球星拥有的个人特点和性格。
这导致国家队的选材面缩窄,年龄更替的速度减缓。除了18岁的穆西亚拉,哈弗茨是这届德国阵容中唯一还有资格参加U21比赛的球员,这与十年前许多年轻球员破格进入国家队的状况大不相同。戈森斯成为德国队在欧洲杯上的焦点人物,他的成长轨迹与众不同,从未参与过德国足协的青训体系。穆西亚拉则是英格兰青训体系下成长的球员。当然,真正的天才有可能从条条框框中脱颖而出,例如萨内和哈弗茨,但这样的球员少之又少。
欧洲杯前,德国足协青训总监施永维茨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曾经建立了一套超级棒的青训体系,带来许多的人才。2014年世界杯夺冠是高点,但此后我们没有对青训体系继续改进,其他国家超越我们。我们很早就注意到,有些国家的青年队或者俱乐部梯队水平很高,拥有非常优秀的年轻人。现在我们是追赶者。”施永维茨举例说:“德国杯决赛上有七名U21适龄球员,没有一个是德国人。这个现象也出现在德甲。我们的U21球员能踢上联赛的越来越少。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我只能说,我们有个很大的人才池,但没有挖掘出来。”
弗里克对国家队的情况很熟悉,他也在德国足协担任过经理,负责过一段时间的青训工作。在他上任后,德国队的教练组可以与青训体系更多的合作。德国的青训要摆脱“流水线风格”,德国队需要更多的哈弗茨、萨内或者戈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