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打造“高普及、高质量、高水平”校园足球发展新模式

作者:记者王伟报道 通讯员林国华 日期:2020.11.23
广州市海珠区,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有着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校园足球基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海珠区涌现了容志行、吴群立等“南派足球”代表人物,现役中超球员中,林良铭出自海珠区东风二小、卢琳出自海珠区后乐园街小学,而且,他倆加上黄政宇,后都在海珠区广州五中就读。
广州市海珠区:打造“高普及、高质量、高水平”校园足球发展新模式

广州市海珠区,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有着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校园足球基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海珠区涌现了容志行、吴群立等“南派足球”代表人物,现役中超球员中,林良铭出自海珠区东风二小、卢琳出自海珠区后乐园街小学,而且,他倆加上黄政宇,后都在海珠区广州五中就读。

近年来,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海珠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要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推进校园足球运动,初步构建了“一个统领、两个重点、三个保障、四个经验、五个探索”的校园足球发展新格局。2018年,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到海珠区调研校园足球工作,高度评价海珠区校园足球推广普及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传承“南派”足球精神,构建校园足球发展新局。近日,记者前往海珠区,通过对海珠区教育局、海珠区中小学的校长、体育老师、足球教练、学生的采访,实地了解“高普及、高质量、高水平”海珠校园足球发展的新模式。

领导重视、推广普及、培优育才

据海珠区教育局介绍,目前,该区有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16所,广东省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13所,广州市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40所,广州市校园足球重点基地学校6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广东)3所,拟申报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所;近三年来,海珠区向区级体校、国家、省、市级体育部门、高等院校和专业足球俱乐部输送了优秀足球人才687人;广州市五中等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在国际、国家、省、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中获奖77次,教师累计36人次获得国家、省、市比赛优秀教练员称号,学生累计64人次获国家、省、市比赛最佳个人、最佳队员、最佳射手或入选最佳阵容。

可以说,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的海珠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成绩背后,是海珠校园足球人的集体努力,他们用汗水和努力,打造了海珠区特有的校园足球模式。

其中,在“一个统领”方面,海珠区领导高度重视,统筹管理,发挥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打造了“高普及、高质量、高水平”的海珠区校园足球发展新模式。

海珠区大力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普及,营造“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将校园足球纳入区工作计划。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由区教育局局长担任组长,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文广新局、卫计局、团区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一名相关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共同成立海珠区青少年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综合管理全区校园足球开展工作。

各级、各类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校园足球重点基地学校,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

海珠区的校园足球,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推广普及”,另一个则是“培优育才”。

首先,立足普及,融入课程。海珠区积极发挥足球特色学校和项目推广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足球课程教学,力保学校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做到“三有五固定”:有计划、有备课、有总结;计划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器材固定、人员固定,确保课堂效果与训练质量。

其次、因地制宜,培优育才。海珠区不断强化校园足球精英人才培养,已创建各级中小学足球队伍300支以上,常态化参加足球运动的中小学生2万人以上,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制订“扬帆计划”,建立足球特色学校小学至高中对接招生体制;注册运动员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双向选择入学等机制;足球特色和推广学校积极招收“满天星”足球苗子生,设立足球试验班,招收来自区内外优秀足球特长生。铺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道路,畅通足球人才输送渠道,为海珠区校园足球发展储备人才。

做好保障,创新创建“海珠经验”

在建立长效校园足球联动机制,健全校园足球考评机制,落实校园足球经费保障机制方面,海珠区有三个保障。

首先,统筹规划,长效联动。海珠区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校园足球工作计划(2014—2016、2017—2020)》;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校园足球管理办法》;建立了“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相结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专业教练育精英”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中小学校园足球联动机制。

其次,在考核评价方面,“助攻”发展。结合海珠区实际,制定《海珠区校园足球联赛竞赛制度》,出台《海珠区校园足球学校考评细则》,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严格督查考核。

不仅以校园足球学校普及的数量规模为考核评价标准,更以真正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数量为依据、以学校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等为参考,考核评价校园足球发展情况。

再次,在资金扶持方面,保障到位。根据国家标准,配备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械;建设一定数量的学校足球场地,因地施策,对现有运动场地进行微改造或与附近社会足球场共建。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报告、事后有列支决算,确保经费有效投入。2015年至2020年,全区校园足球专项经费使用共计4100.79万元,校园足球师资培训资金14.264万元,建设和维修改造校园足球场地资金2568.82万元。

在创建校园足球联赛品牌、创新南派足球训练新风格、创立“体教结合”培训新模式、创设“足球德育”新载体方面,海珠区积累了四个经验。

第一,赛事支撑,创建品牌。海珠区积极创新校园足球联赛体系,打造海珠区特有的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联赛。区内各特色学校均成立班级、年级代表队,开展校内足球比赛;成立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内联赛和各级各类比赛,将训练成果转化为实战能力,提高足球水平。

三年来,中小学的校园足球联赛,有300多支队伍参赛,参赛学生人数5000多人。足球特色学校和项目推广学校组织的校际足球赛、校内班级男女足球赛,有近900支队伍参赛,其中女足50多支,参赛学生近10000人。

第二,海珠区青少年校园足球秉承南派足球风格,进行科学施训。在日常足球训练中,海珠区将南派足球元素渗透到校园足球的每个阶段。5-6岁启蒙阶段:以小比赛为依托,学习足球基本技术,培养儿童浓厚的足球兴趣;7-9岁基础阶段:以熟悉球性为切入点,开展基本功训练;10-12岁学习阶段:开展地面进攻和短传渗透训练并组织比赛,提高小场地观察力和技术运用能力;13-15岁提高阶段:结合传切配合、左右两翼的边线进攻的战术练习,有效培养和提高个人和小组攻守战术意识及能力;16-18岁过渡阶段:重点进行速度、耐力、爆发力等专项训练,为足球竞技能力的全面提高甚至向职业足球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做好体教结合,提升师资水平。海珠区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配齐体育教师,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需求并顺利推进体育教学工作;设置了专门的体育教研员,成立体育教研中心组,定期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对体育教师和校园足球教练员,进行足球专项技能培训。

引入持有A、B、C级证书的退役教练员来校传帮带,指导体育教师教学、学生训练。世界级名帅埃里克森、南派足球名宿容志行、吴群立、陈熙荣、岳永荣、古广明、彭伟国、孔国贤、温志军、卢琳等,多次到校分享足球经验,深入浅出地进行足球技能和裁判技能授课,指导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科学施训。

第四,注重校园足球文化的传承,立德树人,做好“足球德育”工作。校园足球有引导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提升健康水平;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同时促进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学会团队合作和顽强拼搏的功能。

海珠区足球特色学校,积极构建校园足球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足球实验学校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体育节、“学校足球节”、“我与足球的故事”征文、足球主题队会、师生足球对抗赛等、亲子足球运动等。

海珠区对校园足球的德育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找到与学校德育活动及学科教育的对接点,构建足球与学校文化融合,足球与学科课程融合,足球与校园环境融合的“三融合”“足球德育”新途径。把足球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力求呈现人人爱踢球、班班在玩球、校校在练球、全员运动、全面开花的校园足球新格局。

积极探索,推动海珠区校园足球新局面

海珠区校园足球,有着雄厚的基础,后乐园街小学、江南二小、广州五中、东风二小、聚德西路小学等,常年推动校园足球开展。

立足传统优势,积极创新探索。海珠区校园足球,在开展“幼儿足球启蒙”、开设“满天星精英训练营”、有效利用“我是球星App”进行大数据管理、开发足球校本教材、引入社会资源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首先是足球未来,从娃娃抓起。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玩为主、激发兴趣,从“灵”入手,通过欢乐足球,探索幼儿小足球的启蒙教育。

其次是精英训练,精英“满天”。加强与广州市、海珠区业余体校和知名足球俱乐部协作,积极选送优秀队员到高水平的市青少年训练基地、市体校、市足协、恒大俱乐部、富力俱乐部进行学习和训练。

按照教育部“满天星”训练营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2017年,海珠区开始设点,尝试开展“满天星”训练营,在海珠区全区中小学校遴选200名学生参加,引进英超切尔西的青训体系进行教学,聘请富力足校青训总监为教学顾问,指导学生的日常训练活动,效果突显。

再次是积极发挥互联网+和相关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开展“我是球星APP”活动,让更多的学校、家长和学生了解校园足球,提升对校园足球的关注度。

在足球教材方面,加强校本开发。海珠区足球特色学校,把校园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周至少用一节课进行足球教学,足球运动纳入大课间、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中。

此外,海珠区还根据学生需求,坚持趣味性、整体性、差异性和实践性原则,以“循序渐进,普及知识,培养兴趣,健康快乐”为基本要求,以《羊城校园足球》和《校园足球风》等为纲,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发足球教材,构建以足球普及教学为主体,以实践体验为途径的课程体系,开发足球校本课程,把南派足球风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纳入中小学的体育课程,逐步形成足球教学的课程体系。

海珠区在学生课后托管方面,积极探索,融入足球。海珠区的足球实验学校,在普及推广足球体验展示活动、精英人才训练、足球师资培训和竞赛辅导等环节引入社会资源,足球训练、比赛成为校内课后托管的重要内容,发挥了积极教育功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新时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据悉,接下来,海珠区将继续加大校园足球推广与普及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调整体教结合模式,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标准,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把校园足球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和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断开创海珠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新局面,不断提升海珠区教育的品牌实力,努力办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海珠教育。

在线客服 快速购买 咨询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