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足球格局正在改变

亚洲足球实力格局,一向是东亚+澳大利亚与西亚抗衡,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偏安一隅。而整体最弱的区域版块就是东南亚和南亚,多年来亚足联和国际足联不断提供各种帮扶项目,但收效甚微。反而是,日韩足球基于产业转移也好,联赛海外扩张也罢,对东南亚足球全方位的扶持和帮助,历经十余年终于有所成效。
日韩东南亚战略,尤其J联赛在东南亚的扩张,究其根本是底层推动力。但不管推动力来自顶层还是底层,以原本近年亚洲三流甚至四流的东南亚足球角度而言,这是将足球实力提升一个维度的捷径。甚至,东南亚足球藉此还有眺望到从前根本毫无希望想象的世界杯决赛圈。
东南亚足球版块受益于日韩帮扶的崛起,也给其他亚洲后进国家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样板。泰国足球曾寄望于通过资本收购欧洲联赛俱乐部,实现球员到欧洲高水平联赛踢球的留洋战略目标,但几乎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在日韩联赛的外援优惠政策支持下,泰国球员在日韩联赛历练得到了更实际的提高。最终,这些从日韩联赛镀金归来的国脚也的确成为了泰国、越南近年崛起的主力。亚洲足球后进国家球员想要到欧洲踢球站稳脚跟势比登天,但如果退一步先争取进入亚洲一流联赛,对于提升实力更有可操作性,也更有现实意义。
日韩扩张,改变亚洲足球格局
日韩联赛向东南亚乃至全亚洲的扩张,虽然基础源于产业链向东南亚、南亚、中亚转移,但仅就足球产业本身而言,是基于日本老龄化社会发展瓶颈的向外突破。首选东南亚的原因是,当地人口更年轻,增长较快,足球也是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J联赛早在2012年就成立了亚洲战略办公室(现为海外事业部),全力推动向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扩张。
J联赛的提携国合作覆盖范围不仅包括了东南亚,还有西亚的卡塔尔,而海外拓展也延伸到了欧洲和南美洲,包括60多个国家和地区。J联赛的野心是自身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追赶五大联赛,在受其影响最深的泰国,J联赛甚至寄望于影响力仅次于英超。日韩亚洲战略包括输出和引入两方面,向东南亚足球市场输出教练、球员、战术理念和足球文化,同时吸引东南亚国家球员加盟日韩联赛。
虽然2014年单设“东南亚外援”名额以来,已有超过60名东南亚球员加盟J联赛,但只有泰国的颂克拉辛真正成为所在球队的绝对主力。为更好地让东南亚国家球员实力得到提升,J联赛为东南亚外援提供了更多球场外的便利。例如俱乐部帮助提供翻译、住所,以及不考虑转会费问题。这些优惠条件对于想要在亚洲一流的日韩联赛得到锻炼的东南亚国家球员而言,非常重要。即便他们的实力不足以在球队成为主力,在俱乐部的训练和比赛环境也会让他们得到远好于本土联赛的成长环境。
在东南亚获得成功后,日韩联赛已考虑继续扩大亚洲战略的范围,向南亚、中亚乃至整个亚洲推进。2014年开始,日本经济产业省将J联赛亚洲战略,作为其亚洲战略的一部分,让J联赛的扩张得到了日本政府和产业界的支持。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也给予了大力支持,J联赛扩张同样进入了日本政府的海外发展战略。这对于亚洲足球“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条快速提升实力的捷径。这些国家的球员,相比到欧洲踢球,前往日韩联赛踢球难度要小得多,但收效可能还更大。
日韩足球依旧关注中国市场
虽然东南亚足球是日韩亚洲战略的首选市场,但日韩联赛并未忽视更庞大也更有潜力的中国市场。首先是因为在亚冠和国家队比赛日韩球队经常与中国球队交手,彼此非常熟悉;其次,J联赛在中国的转播也有一定的受众。自然,J联赛也希望像东南亚一样,打开中国的市场。当然,战略也是完全相同:通过输出教练、足球战术理念、青训合作、举办高端产业论坛,以及吸引中国球员加盟J联赛,扩大J联赛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进一步增加可能的商业收入。
如J联赛海外事业部高管小山惠所言,J联赛始终密切关注中国职业联赛和足球市场的发展。既然已有东南亚足球通过与J联赛合作的双赢先例,特别是近年东南亚足球在日韩教练和联赛帮助下全面崛起,他认为,中国足球也存在与日韩联赛合作,鼓励球员留洋日韩联赛并获得成功的可能。
但客观而言,尽管中国足球近年在职业足球和国字号层面,都正在经历低潮,但我们的生态位以及体量自然是不可能和东南亚足球持平的,日韩足球对东南亚足球,“输出”也好,“帮扶”也罢,那种规模在中国的层面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年初,浙江队的国青小将宁方泽和鲍盛鑫试训J3联赛FC今治,不久前宁方泽成功租借加盟该队。两位新人能加盟J2联赛,也是前浙江队教练冈田武史居间运作,而他恰是FC今治的投资人之一。虽然只是J3联赛,但毕竟迈出了留洋亚洲一流联赛的第一步。在J3联赛,宁方泽还有来自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朝鲜以及多达12名韩国外援的激烈竞争。目前FC今治排名J3联赛榜首,有升到J2联赛的可能。对于宁方泽这样的年轻球员而言,扎扎实实在日韩联赛历练,提升实力的效果未必会比留洋欧洲差。对于青黄不接的中国足球而言,这也是一条可以选择且更现实的留洋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