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正确的道路上干实事,让足球成为孩子的人生选择

2024.01.22
英德市英城街中学,一间没有悬挂任何校园足球发展牌子的基层学校,却取得了超越同地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的成绩。在这里,校园足球的发展有什么秘密?
坚持在正确的道路上干实事,让足球成为孩子的人生选择

黄伟星书记一早到校,在操场边上找了一个角落,静静地等着学校足球队的孩子们来训练。自调任英城街中学(下文部分简称街中)任党支部书记以来,黄伟星每天下午都要到操场上看看学校足球队的训练。今天是周末,他一大早就来到学校,球队今年要代表英德市参加清远市的比赛。过去四年,英城街中学男队都获得了英德市的冠军。黄伟星书记想来看看,2024年的球队有没有什么新的面貌。

比黄伟星书记来得更早的是男队教练莫伟坚老师,他早早就开始平整球场,这是他的固定项目。每个周末,莫伟坚都像是扎在了英城街中学的球场上一样,有时候,一干就是一整天。“我可能不是一个好爸爸,有时候自己的孩子要考英语了,我都帮不上什么,就连送他去考试可能都没时间。”莫伟坚说。黄伟星拍了拍莫伟坚的肩膀,他知道莫伟坚为校园足球付出了多少心血,也知道英城街中学现在的校园足球成绩来之不易。

“我们注重于干实事”

为了响应党和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政策,英德市英城街中学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教育。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这里的足球发展在2007年后陷入了停滞。2015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发文之后,英城街中学班子马上开始组织研讨如何发展校园足球。2016年,学校成立了男队参加英德市的比赛。一年后,英城街中学女队也登上了绿茵场。

刚起步的那几年,英城街中学的校园足球走得较为缓慢。一方面,他们缺乏政策的扶持,因为是县级市,英德市校足办的资源有限,他们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扶持部分学校。然而,没人也没资源的英城街中学校园足球,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体育组长邓长江,以及莫伟坚两个教练的带领下,学校的体育老师团结一致咬牙坚持了下来。最近几年,学校足球教育蓬勃发展,打响了"街中足球"这张名片。

“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我们就要响应国家号召,想办法创造条件去发展,如果大家都推托说自己没有条件,那我们的足球更加搞不上去。”书记黄伟星说。英城街中学足球场建设比不上很多乡镇中心学校的球场,全校一块已经使用了多年的七人制天然草球场坑洼不平,草也长得参差不齐。整个球场的维护,几乎由莫伟坚一个人承担。这个在英城街中学干了快13年的体育老师,每到周末就回校平整场地,只为了能给自己的队员们有一个稍微好点的训练环境。

英城街中学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他们的敬业和执着打动了英德市校足办。“英城街中学很愿意发展校园足球,我们一直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认真和坚持。”英德市校足办主任钟纯林介绍说,“我们这里,确实有一些学校起步不错,早早就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然而,一两年过去,校园足球的发展却停滞不前。校足办和社会力量的用心和投入,几乎无法换来实质性的提高。一些传统足球强镇的初级中学,在不断吸收小学组冠军和亚军球员的情况下,校园足球发展平平。”面对这样的情况,英德市校足办果断选择转换思路,协助像英城街中学这样有氛围、有成绩的学校来发展。

“英德市的校园足球,是真正的多部门协同发展,教育、体育、足协、财政等部门联合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一起努力。我们有专业的团队,也有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必须要投入到真正用心发展校园足球的学校里,绝对不能用来装饰门面。”钟纯林说。这位年过60的“老顽童”,是女足前国脚赵利红的恩师。他在英德市一中一手创立的杯赛“振兴杯”,自1985年开始每年都举办,从未落下。他认为,校足办和社会力量的用心和投入,要用在刀刃上。

有了资源,英城街中学很快就打出了成绩。2020年,他们成功拿下了英德市“市长杯”初中男子组的冠军。自那以后,这个冠军奖杯上就没有被刻上其他学校的名字。黄伟星来学校任书记才一年多,时间并不长,但他能感受到足球队的孩子们练得很苦,而他从未听到孩子们有任何抱怨。“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目标,他们也愿意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黄伟星说,“我们的生源其实不如一些好一点的学校,所以我们更愿意去发展特色项目。足球就是我们的特色之一。”作为校领导,黄伟星在足球上并不专业,所以他把校园足球交给莫伟坚和邓长江去做,自己则为他们充当坚强的后盾。体育组长邓长江说:“发展足球其实也挺花钱的,出去打比赛,路费、服装、食宿、补给品,一出校门就都是花钱的地方,学校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基本上都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目前,英城街中学每年在足球项目上的花费接近20万元。

尽管街中的成绩在英德市校园足球里已经属第一梯队,比英德市诸多同级别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好得多,但他们至今没有获评一块足球相关的牌子。这点,就连英德市校足办也觉得可惜。“我们不为任何牌子来发展校园足球。有,我们要搞,没有牌子,我们也要搞。”黄伟星说。学校分管体艺工作的副校长植继发也表示:“街中注重的是干实事,其他的交给时间,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在这里找到通往更好人生的路,我们就满足了。”

“校园足球的路走对了”

从2011年到现在,莫伟坚在街中已经待了快13年。体育组长邓长江本就是英城街中学的毕业生,1993年在这里毕业,他戏称自己是街中的“老油条”。从师范院校毕业后,邓长江在乡镇学校教了五年书,然后考回市区学校,2008年由于所属学校合并调整,他回到了英城街中学。

英城街中学发展校园足球近9年的时间里,2019年的队伍让莫伟坚和邓长江印象十分深刻。那年的新生里,有几个从小就练足球的孩子。这几个孩子的到来,让此前几年校园足球发展速度不算快的街中迅速看到了希望。足球队里的普通队员,在这几个孩子的带动和鼓励下,训练得认真刻苦,水平提升很快。脚踏实地地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到2023年,街中已经在英德市“市长杯”初中男子组实现了四连冠。而在清远市的比赛中,他们也收获了2冠1亚2季的成绩。从零开始,他们打开了自己发展校园足球的局面,真正成为了清远市校园足球的强队。

莫伟坚说:“当年足球队其中一个孩子的文化课成绩甚至能进入全级前50。人也很听话,身上充满了正能量,带动了其他孩子,所以整个队伍发展得很快。他们的纪律性很好,队伍的风气从一开始就建设得很好。”有这样的风气,队伍就会团结,能打逆风球。2020年,由于疫情的关系,清远市“市长杯”比赛被安排在十月举行,上半年参加清远市各区和县级市比赛的孩子都获批参赛。“当年许多参加决赛的孩子都已经升上去高中读高一了。然而,我们以初二、初三的学生为班底,硬是打赢了这么多强队最终夺冠。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孩子每长大一岁,可能就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发育情况,可想而知当时我们夺冠的难度有多大。”莫伟坚说。

正是有了那批孩子的努力,越来越多孩子开始慕名而来,我们街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以前是我们主动去寻找一些不错的苗子,现在则是家长主动来找学校,想让孩子来试试。英城街中学的名气上来了,想来试试的孩子越来越多,李诚铭就是其中之一。

李诚铭来自广东著名的足球之乡梅州,自幼练习足球,家庭条件相对不错,父母也愿意为孩子的梦想创造条件。四年级的时候,李诚铭就离开家乡加入了贵州恒丰梯队,两年后又去了天津圣德俱乐部。小小年纪就走南闯北,李诚铭见识了不少实力强劲的同龄人。他一心想踢职业球员的想法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去那些职业俱乐部梯队,我们没书读,上不了高中。”他说,“那里小球员来自全国各地,有身材高大的,也有技术出色的。队里领工资的名额有限,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不努力,根本没办法在那种竞争下生存下来。如果被淘汰了,其他队伍也不要我的话,出来由于没有学籍,我也没法再念书了,那人生后面的路太难走了。我的父母亲觉得这样的风险太大,我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

经过慎重考虑,李诚铭的父母和孩子商量后,决定把孩子送回学校。第一天来街中的时候,习惯了职业俱乐部良好训练条件的李诚铭傻眼了,他根本没想到广东的学校里还有这样简陋的足球场,他很失落。莫伟坚跟李诚铭的父母说,孩子还小,到了大学也才20出头的年纪。如果那时候我们的足球大环境好了,职业队可以从大学挑球员,他还有机会走职业路线,既有大学文凭,又有好的大环境,两条腿走路,孩子的人生会好很多。如果一条腿走路,没有文凭,以后受了重大伤病,没办法继续从事职业足球,那孩子应该怎么办?那就没有后路了。

经过街中老师们的耐心劝说,李诚铭逐渐接受了这里的环境,他也发现,这里并不缺乏有天赋的伙伴。球队的中场王嘉晖,小学时候一战成名。由于身材不高,脚下频率很快,他被朋友开玩笑地称为“小梅西”。由于家庭条件有限,王嘉晖从来没有参加过社会俱乐部的训练,只能在学校里练球。在李诚铭看来,王嘉晖的能力并不比他在北方见过的同年龄孩子差。

“国家大力号召发展校园足球是孩子们的福气。我们不缺乏好的苗子,像王嘉晖,许多有一定基础孩子的动作在他眼里都慢半拍。”莫伟坚说,“他有天赋,但太早去俱乐部未必是好事。他在学校里,经历了正常孩子应该经历的很多事情,也受到了学校老师的教育,懂得了很多道理。等到他高中或者高中毕业,如果有机会再去尝试一下职业路线,可能会更合适。哪怕不行,他至少还可以在高中或者大学里踢球,他未来的人生路也会好走一点。”

邓长江和莫伟坚都希望自己带过的孩子未来能够成才,少走弯路,更不想看到他们以后会为人生的选择后悔。

成为孩子人生规划的一部分

有人坚持,就有人放弃。邓长江和莫伟坚也见过不少在初中阶段就放弃继续训练足球的孩子,他们觉得可惜,但也能理解。“由于国情的原因,家长还是要为孩子升初中和大学着想。许多其实踢得不错的孩子,到了初二就不来了。这很现实。尤其是前几年,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邓长江说,“这几年,学校在校园足球方面的名气大了,学生家长的工作也相比以前好做了一些。当然,这也与校园足球的发展有关,越来越多的家长其实在观念上有了一些改变。”

邓长江和莫伟坚利用“英德杯”不设年龄组的特点,经过学校班子的批准,带领学校球队报名参赛。“英德杯”是英德市本地的社会足球赛事,让初中的孩子曝光在大家的视线之下,一方面是以小打大,锻炼队伍,另一方面也是对英城街中学校园足球的一次宣传。许多人看过了他们的比赛之后,才知道现在初中生的水平,并不像他们以为的那样,传几脚球就丢了,也没什么战术套路,而是一板一眼,有自己的风格。“我们参加社会赛事,确实让很多人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再往前尝试一下,打省里的比赛,让孩子们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自己,也能感染更多的家长,有更多的学生慕名而来,也会提升我们英德本地的足球水平。”莫伟坚说。

参加社会赛事,街中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提升他们校园足球的社会认同感。也能让更多的家长知道,孩子们在这里念完初中后,可以考上高中,还可以有机会上好的大学。“我们足球队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是极少数个例,大部分队员都能考上高中,甚至大学。”邓长江说,“慢慢的,家长们就会知道,来到我们这里,除了可以磨练技术,更关键的是孩子们能够考上英德市的高中。对于许多乡镇的孩子来说,考上高中,就意味着他们有机会去冲击高等学府,那是一个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

邓长江和莫伟坚总是跟队员们说,如果文化成绩不好,上高中会有难度,上不了高中,就很可能会失去到一所好大学的机会,会失去很多人生中开拓眼界的机会。校长植继发练游泳出身,他更知道文化能力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意义:“任何运动,到了高水平的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去支撑后续的发展。没有这种文化能力,运动员可能都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各项机能之间的密切联系。”

正是有了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英城街中学在培养足球人才时,让足球教练更多参与到孩子们日常琐碎事务的管理中,而不仅拘泥于足球训练。同时,他们也让对足球有兴趣的老师加入团队,形成教练组,便于加强梯队建设。“我们这里有部分学校,梯队建设较为薄弱,只有初二、初三有机会参与训练和比赛,街中则是从初一就开始培养。虽然这些孩子目前可能暂时打不上正式比赛,但是孩子们能够得到技术上的练习,还有机会不断理解球队的风格和文化。这样一来,等他们长大一些,有机会打比赛的时候才能迅速接好班,不会出现人才的断层。”校足办主任钟纯林说。

“许多家长在为孩子考虑人生规划的时候,已经把我们这里作为了孩子人生的一个选择,利用我们这个平台,去冲击更好的人生。”邓长江说。副校长植继发眼里,英城街中学的足球,带动了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许多其他体育项目的老师,也都跃跃欲试。“足球只是一个选择。”植继发说,“不论孩子们喜欢什么运动,我们都鼓励他们去尝试一下。在这个年龄段,我认为孩子们应该多去接触一些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我对足球队的孩子也是这么说,你们的人生里不只有学习和足球,还有许多其他的精彩,你们要敢于去发现、接触和享受那些精彩。”

女队队员付笛,除了是冠军队的主力门将,也是一名拉丁舞爱好者,她跳的拉丁舞,在英德市也拿过名次。刚开始接触足球的时候,付笛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家里楼下开了一间拉丁舞的培训机构,母亲就让她去学了。“当时没什么感觉,后来踢球才知道拉丁舞其实锻炼了我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我是门将,出击时下地的动作其实跟一些舞蹈动作也有联系。”付笛说。

付笛只是个15岁的女孩,可她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队友黄小玲是付笛的好朋友,两人从小学就在一个球队里。她们一起考上了初中,还盘算着考同一所高中,这样两人还能继续一起踢球,一起冲击更多冠军奖杯。书记黄伟星说:“我们足球队里的孩子,还有学钢琴和有其他爱好的,能文能武的不在少数。我觉得孩子就应该这样。从学校层面,也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不管是足球也好,其他的项目也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一方面,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平台,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想浪费那些孩子在足球上的付出和努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我们会竭尽全力为孩子们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线客服 快速购买
关注 公众号
足球大赢家
关注我们
4008800246
咨询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