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凌塘小学,发展足球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足球让孩子有目标有理想

颜子柔和温素媛是广州市天河区凌塘小学的女足队员,今年她们被广州市黄埔区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看中,可以继续升入初中延续她们喜爱的足球运动。作为从梅州到广州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颜子柔和温素媛通过参加校园足球活动升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而且通过足球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内涵,让她们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足球让她们自信、自强。
错位竞争,打造女足亮点
广州市天河区凌塘小学位于火炉山森林公园脚下,学校始建于1938年,由凌塘村里梁、韦两姓族人合议,在梁姓祠堂设立私塾学堂,招收梁、韦两姓的子弟入学。1943年,中共东江纵队地下党员徐幽明受党组织委派,在凌塘任教小学,并以教学为名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凌塘、新塘、长湴等自然村一批青年参加东江游击纵队。
凌塘小学是一所很有历史的学校,在祠堂里开办的学校从一建立就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使命。如今的凌塘小学有12个班,近500名学生,虽然不大,但一踏进学校,映入眼帘的就是东江游击纵队当年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红色故事,这些留在历史长河中的细节始终激励着凌塘小学学子们不断向前。
凌塘小学所在的位置是天河区的最东端,是一个城乡结合部的位置,相对比较偏远,大约有一半多的学生是外来工的子弟。2020年1月,邓可到凌塘小学担任校长,当年9月,范日辉前来担任副校长。
与天河区核心地带的中小学相比,凌塘小学更像是一所“麻雀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每个年级的总人数不过80多人,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学校的办学亮点,如何树立学生们的文化自信,让邓可和范日辉思考良多。
众所周知,在天河区有像渔沙坦小学和高塘石小学这样的优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那么对于在资源和学生人数都不占优的凌塘小学里,需要换个思路来开展足球活动。“2016年学校开始女足球队的建设,在其他大一点的学校推动男足校园足球活动时,我们采取错位竞争,大力推动校园足球女足队伍的建设。”邓可说。
范日辉副校长也是一位资深的体育老师和体育专家,他来到凌塘小学之后很重视女足队伍的建设,“范校来到学校后,建立不同年龄段的梯队,从一二年级物色苗子,将孩子们集中起来开展训练,并且进行专业的指导。培养校园足球的种子,让这些自信、自立、自强的足球队员作为星星之火,带动学校一些对自己缺少信心、没有目标的孩子,为学校的校园足球播下火种,形成我们的学校的特色文化。”邓可说。
学校里只有一个篮球场大的场地,平时的体育课和足球课都在这块场地上进行。为了让参与足球的孩子们有草坪场地练球,学校想方设法拉动社会力量的支持,找了凌塘村委会的支持,把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学校附近的时代E-PARK足球场也为学校的孩子们提供了免费使用的场地。“学校只要有校园足球活动或比赛,凌塘村委都会来参加。如果没有村里的支持,我们校园足球工作开展会很困难。”邓可说。
凌塘村委副书记陈展林是凌塘小学毕业的学生,“我们村委每年都想办法争取力量支持凌塘小学开展校园足球和科技活动,孩子们通过参加校园足球活动,培养了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激励着孩子们努力向上,对她们未来的人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陈展林说。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机会
在凌塘小学,外来工子女比较多。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日常陪伴子女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凌塘小学必须想办法帮助孩子们弥补家长陪伴和家庭教育的缺位。
由于凌塘小学里外地户籍学生有一半之多,往往到了六年级,这些孩子面临着必须回老家上初中的可能,但他们的家长可能还要继续留在广州打工,这样就会形成家长与子女的分别。如此状况自然让孩子们有些焦虑,甚至对未来的人生有些茫然。学校发现,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孩子们的自信心不足,放不开。
经过几年校园足球的打造后,凌塘小学的女足队伍效果初显。学校坚持以体育立校、以体育强校,为了孩子们的终生发展,打通孩子们升学的通道,通过足球文化引导孩子们有理想、有目标、自信、自强,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文化自信。前段时间,前女足国脚赵利红还特意来到凌塘小学和孩子们进行互动,讲述当年中国女足的拼搏精神。
“现在我们借助足球特色,和黄埔区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17中学进行合作,117中学的领导来到我们学校观看女足训练,现场就表态,不管孩子们的户口是在广州市还是在外地,只要是凌塘小学的女足队员,117中学都想要。”范日辉介绍。
凌塘小学在初期建设女足队伍时有一个规划,就是为参与校园足球的孩子在广州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我们通过足球培养她们,通过校园足球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机会,不用在六年级考虑会在什么地方上学的问题。有了这个目标后,孩子们会更有动力,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们通过足球之路寻找到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凌塘小学的体育老师杨佳文说,“我们在培养学生们学习踢球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教育,孩子们通过足球成为一个个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队员,而且她们在生活中都很阳光,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们的拼搏精神。”
凌塘小学女足的守门员温素媛和前锋颜子柔都是梅州人,两人从小在广州长大,如今她们两人通过参加校园足球活动被黄埔区的两所校园足球名校看中,不用再返回梅州老家读初中。参与校园足球活动,让她们更加自信。“我想一直踢下去,因为踢球让我在各方面得到锻炼,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让我在学习上也提升了很多。”温素媛说。
作为前锋,颜子柔在足球场上进攻非常犀利,“我是从三年级开始踢球的,我觉得踢球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能强身健体,更有团队精神。我也想一直踢下去,还希望拿到研究生这样的高学历。”
学习和踢球双向提高
长期参与足球活动的孩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自理能力更强一些。凌塘小学体育老师杨佳文说:“练体育的孩子往往毅力特别强,在各方面都有很好的锻炼,我觉得这是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在学习上能让自己更集中精神,更能吃苦,更有耐心。特别是踢足球,因为足球并不是一两天就能提升的,需要持续练习,这样也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慢慢形成自己的好习惯。我们学校足球队孩子的文化课平均分还是非常不错。”
“学校将课外活动聚焦在女足和科技,学习成绩最好的就是足球队队员,女足队伍里有很多是学生干部,足球让她们更有人生目标。”邓可说。
近三年,凌塘小学女足在天河区校园足球比赛中成绩逐年提升,而范日辉有自己的校园足球发展思路,“我的理念首先不是为了拿成绩而拿成绩,第二是要全面发展,既要足球技能好,又要文化成绩好,还要思想品德好,以此来促使我们的孩子良性发展。”
范日辉阐述:“我觉得,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孩子将学习和踢球的时间分配好,可以形成学习和踢球双向提高。在这过程中,我和队员们讲,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目标,要有自己的规划,踢足球并不意味不管其他的了,在学校规定或者教练安排的时间段里全身心玩足球、练足球,在身心放松之后,就要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如果没有目标性,一问什么都不知道,这就很麻烦。所以,从小就要告诉孩子一定要有目标,具有目标驱动,规划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如果你学习成绩有下降,上课不认真,作业没完成,就必须把学习成绩搞好了再来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