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并非只靠高科技

2023.04.17
随着运动医学、营养学、定位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21世纪的运动员们被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康复技术和设备所包围。高科技康复不仅让精英运动员,甚至连普通运动爱好者都趋之若鹜。但与任何其他爆发式发展的行业一样,运动康复行业同样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确有很多前沿运动恢复科技投入实用后效果明显,但也有一些概念十足的康复科技,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

随着运动医学、营养学、定位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21世纪的运动员们被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康复技术和设备所包围。高科技康复不仅让精英运动员,甚至连普通运动爱好者都趋之若鹜。但与任何其他爆发式发展的行业一样,运动康复行业同样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确有很多前沿运动恢复科技投入实用后效果明显,但也有一些概念十足的康复科技,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

与运动康复科技主宰体育界之前的传统康复手段,甚至盛传的巫术一样,所有运动爱好者必须首先充分了解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各种运动康复科技的先进性与局限性,才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而不仅仅是安慰剂的体验。

科学不是万能的

科学之所以被称为科学,就在于它可以不断被新的发现所否定,在不断试错中前行。现代运动康复科技也是如此,相比古希腊时代的自然康复,现代精英体育愈发密集的赛程,愈发激烈的对抗和对身体潜能的发掘,都让精英运动员们受伤的概率愈发增加,允许他/她们康复的时间越来越短。精英运动的世界,已经到了无法回头的地步。

所有精英运动员,都不得不更加依赖康复科技,合成干预和增效剂,以及任何能够提高运动表现,加速康复速度的科技成果。但是,所有人首先要认识到的是:人体是神奇的可以自我修复和自我调整的生物“机器”,过度依赖高科技康复手段或技术同样是过犹不及。大家需要真正探寻的是:在什么时候,因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接受正确的高科技帮助。

曾经被广泛认为对运动康复有巨大帮助的干细胞研究,已经逐渐停滞,PRP(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在某些领域已成为过去。简单的人体运动原理:心脏是根据明确的生理需求泵送血液,而血液越多输送的氧气就越多。这意味着1小时的运动与15分钟的出汗有很大不同,这也是为何大多数恢复训练作用都不大的原因——因为它们的时间太短,且太容易导致血液传输发生较大变化。

人体的淋巴系统和循环系统非常重要,而过多和过量的训练会损害人体的微循环,过度的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和微损伤是身体不适的首要原因。持续出汗过多并不是身体健康的标志,许多运动员在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某种类似于ICU病人的状态。对于大多数普通运动爱好者而言,所能接触到的运动按摩治疗作用都不会特别好,当然确实自体感觉很高。因为要使真正高渗的人体组织平静下来需要更多的时间,大多数运动爱好者无法负担超低温冷疗或顶尖康复设备的费用,而且因训练强度也达不到精英运动员的水准,肌肉组织接受快速治疗时的变化也不会更明显。

一般而言,大多数运动爱好者所接受的按摩理疗没有错,虽然效果有限,毕竟人类是真皮动物,皮肤和肌肉组织会向大脑传递感觉舒适的信息。大多数按摩类治疗都试图通过控制神经肌肉性能或消除酸痛来改善组织功能,但事实上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按摩治疗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你想刺激内啡肽的释放,普通理疗按摩就可以做到;但如果你想完全恢复肌肉的运动弹性,必须借助超高频振动的按摩技术。

正确认识“电刺激”

人体的确存在生物电系统,也因此诞生了大量通过对肌肉和神经电刺激加速康复的研究,以及实际落地的产品。但事实上,与其他医疗手段一样“电刺激”并非适合所有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的效果,或许并不值得多数运动爱好者投入太多时间。毕竟,运动康复过程非常复杂,运动结束后尽快减少乳酸产生的确是主要的康复目的,但使用肌肉和神经电刺激这样的外部刺激解决人体内产生的乳酸,实际效果很难精准量化。

特别是对于人体内部循环非常重要的微血管循环,至今仍然没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是专注于如何消除训练刚结束后的快速康复,例如水肿和血管问题。但对于精英运动员而言,手术后的慢性康复与深静脉血栓形成问题,才是关键。直接刺激神经在研究中被证明的确有效,不过并不能将精英运动员的力量恢复到训练疲劳和肌肉组织损伤前的状态。当然,有总比没有好。

事实上,任何外部刺激康复手段,都不可能快速帮助运动员重塑或生长肌肉组织,除非是外科手术。NMES(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减少水肿现象有帮助,不过被动治疗本身是对人体机能的外在干预,是否能被人体这个复杂的系统更好地接受,都是个问题。任何外在刺激的被动治疗,也同样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尤其体现在过度刺激血液流速和带氧量方面,可能会为精英运动员产生更多的心脏负担。

定位系统和大数据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表现,但在运动康复领域即便是最先进的康复技术,也无法避免精英运动员的肌肉或骨骼重伤。运动康复科技对于精英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当然有一定的帮助,不过并不是每一种技术都是全覆盖无死角。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康复科技,是每个精英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都要面对的挑战。运动康复科技并非被高估或炒作,它仍然是精英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必需的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将个体的运动康复完全寄托在高科技康复技术上,不能对运动康复科技寄予不切实际的过高幻想。

相信科学没有问题,但科学本身都是在不断试错中进步。某个阶段内的运动康复技术或许对特定人群非常有效,但不代表始终有效。

不要放弃主动康复

现在,是时候回到主要依靠自体的主动康复手段了。相比超低温冷疗,高频振动,肌肉神经电刺激等被动康复手段,依靠人体自身的低强度训练,或许没有这些高科技宣传的效果更好,但也绝不是所谓的安慰剂。运动康复科技高速发展到现在,精英运动员的确越来越依赖高科技,不过他们也在不断发现主动康复的优势。

传统运动康复手段之中,“大脑冷却时间”非常重要。这是人体自我调节、恢复状态的重要内在机制,在需要特别集中注意力的射箭、射击、飞镖等运动中被普遍使用。精英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提升,不仅仅与股四头肌的外来被动刺激有关,更重要的是大脑。对于肌肉的训练确实是基础且有效,不过看看那些出色的马拉松运动员,虽然骨瘦如柴却是人类速度与力量完美的结合体。

与通过外在强烈刺激造成的被动康复相比,内在较为缓和的主动康复也有着特殊的效果。像哈兰德这样顶尖的精英球员,在被尖端运动科技和顶级营养师包围的同时,也依旧保持着多年不变的主动康复手段,包括冥想和打坐,以及定期回到挪威森林中的故居,让自己走出熟悉的训练场和大都市的钢筋水泥世界,重返自然。

这些主动康复手段没有所谓的大数据研究图表支持,也没有基于定位系统或血液检测形成的论文证实。但有越来越多的精英运动员,开始重新寻找主动康复,或者重视主动康复对肌体放松与自我修复的重要性。“大脑冷却时间”与大自然环境并非精英运动员们特有的主动康复手段和环境,而是每个运动爱好者都拥有的。

现代体育越来越快的节奏,迫使每个运动员在任何环节都必须比前辈运动员更快,包括他们的康复速度。不过并不是只有快,才是最好的康复效果。这并不是说科学的发展成果是错的,或者运动科学的效果不好,它只是做了它应该做的事情。运动科技始终,也必然是现代体育运动康复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不是全部。

时间仍然是运动康复过程中最大的变量,还有睡眠和日常营养。依靠人体内在自我调节的主动康复,与运动科技外加的被动康复手段,应该是相辅相成,而不是非此即彼。两者之间存在微妙的平衡,需要每个运动员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最合适的组合方式。毕竟,运动康复不会因为有治疗和高科技设备的预算,就能够完全避免重伤和大幅度缩短康复的时间。

在线客服 快速购买
关注 公众号
足球大赢家
关注我们
4008800246
咨询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