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千公里,播撒希望种子

28年前,从青海省互助县考上陕西师范大学足球专业的李春兴面临毕业,按照当时毕业生的就业安排,他多半要回到家乡青海互助县教育系统工作。
那一年,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普宁市(县级市)教育局到陕西师大现场招聘毕业生,李春兴与普宁市教育局的老师接触了一下,并且拿到了一份就业协议,只要签下这份协议,就可以到普宁的学校担任体育教师。
当时,广东给内地留下的印象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吸引力很大。除此之外,毕业生们了解得并不多。李春兴拿着协议思考了很久,很长时间里并没有签字,他思前想后:去3000公里外的普宁工作,还是返回家乡青海互助县教育系统工作呢?
3000公里,28年痴心不改
因为在当时,如果不返回家乡就业,就要对家乡的教育培养系统进行一定的赔付,这也让李春兴思考了良久。更重要的是,去这么远的地方工作,一方面要远离父母家人,另一方面还需要适应新的环境。
学校里,有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劝李春兴可以去广东普宁闯一下。经过一段“思想斗争”,李春兴决定与普宁市教育局签约。自此,他离开家乡,来到3000公里外的广东普宁,担任基层的足球教师,而且一干就是28年。尽管期间也有离开普宁的机会,但最终他选择了坚守,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挥洒在这片潮汕土地上。
陕西师范大学是一所名牌大学,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学子。28年前,和李春兴一起从陕西师大来到普宁的同学有不少,而作为学足球出身的李春兴是带着自己的足球梦而来的。最开始落脚到普宁师范学校,他开始将自己学到的足球知识传授给学生,认认真真开始自己的实践。
虽然普宁市与陕西师范大学所在的城市西安无法相比,但既来之则安之,他开始不断开垦普宁的足球土壤。李春兴发现,普宁市民很喜欢篮球,对足球似乎不太感冒。但他心有不甘,一直探索在学生中开展校园足球的道路。普宁踢球的孩子不多,李春兴带的学生当中踢球的也很少,在最初的足球教学工作中,他不得不想办法从练田径和篮球的学生中发掘。
在普宁工作的日子里,一起从陕西师大毕业过来的同学不断通过考研或者调动工作离开了这里,不经意间,李春兴身边只剩下三四个当年从陕西师大过来的同学和校友。
这期间,李春兴也考上了宁波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时,导师说他可以在宁波这座大城市找到很好的体育教育工作。当时,李春兴已经在普宁成家,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面对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在决定是否要离开普宁时,他要考虑很多很多。最终,他还是决定留下,继续根植校园足球。
体育老师,还是全科老师!
这次到梅州市五华县参加广东省夏令营初中组活动的揭阳市代表队只有四名队员,分别是魏梓彤、黄仰妮、陈佳仪和黄士博。她们都是普宁第二中学李春兴老师带出的队员。
接受采访中,这四名队员不约而同地说李春兴教练是她们的偶像,“李老师对我们很好,如果没有他,我们就不可能学习踢球,不会走上校园足球这条路。”
李春兴老师在普宁二中也是体育老师,他每天上完体育课后,都继续留在学校,教学生们踢球。“李老师每天傍晚6点多带完我们的训练才回家,他还辅导我们文化课,我们能感受到他的辛苦。我们非常感谢李老师。”队员们说。
在普宁二中足球队员们眼里,李春兴相当于一名全科老师。有时候队员在家里不听话,家长也会找李老师帮忙做孩子思想工作。因为往往在和李老师沟通后,队员都会接受他的建议。
这次参加夏令营初中女子甲组的魏梓彤被李老师看好,但她并没有进入最佳阵容。“我也为小魏没入选有点遗憾,她有一定的实力,最终没入选,可能和分组有一定的关系,她的小组没有对方强,被压着打,作为中场球员很难拿球,所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比较少。”李春兴说,“魏梓彤与比她大的男队员踢球都可以轻松过人,是有一定实力的,她很想去职业队梯队试训一下,我现在在找女足职业俱乐部的联系方式,想帮她联系一下试训。”
李老师认为,其实一次没有晋级也没什么关系,他一直认为,普宁二中女足的这批队员在经历挫折后会更坚强,而且在抗压能力上提高的更明显。“比如我们高中组的黄佳佳,之前在湛江的比赛中受伤,作为队长她依然坚持上场,她说不能给揭阳人丢脸。”
在李老师眼里,足球有着特殊的沟通功能。“通过足球可以让孩子们形成团队,更加团结,到普宁二中的孩子,上小学时可能是对手,现在变成了队友。我和她们说,大家是一支队伍,必须团结,在一起相处,像姐妹一样。”他说,“以前有的队员很内向,通过足球变得很开朗,在性格、习惯、做人以及与人交往方面、情商方面都有提高和改善。”
一个西北人带着一批潮汕女孩在普宁二中踢球,在学校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潮汕人长期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很团结,不怕吃苦。在普宁二中女足队伍里,一直有一句话鞭策着队员们,“我们不怕输球,但绝不能输球又输人,只要努力过就行了。”李春兴说:“孩子们都有拼劲,有的孩子甚至在生理期都瞒着我,还要求上场比赛。”
老李和他的“女儿们”
与教练相处久了,队员们都管李春兴叫老李,而有一件事让老李很感动。今年父亲节那天,球队训练结束后,队员们喊他,“老李,去你办公室喝茶。”李老师说没问题。回到办公室,他才发现,孩子们集体送给他一套运动服。当时李春兴发了一条朋友圈:“这是女儿们的安排,这是我特别感动的父亲节。”
李春兴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他跟队员们说,“我把你们当自己的女儿一样,所以,希望你们训练和学习都不要落下。哪怕你们拿不到二级(运动员)证书,也不怕。去参加体育高考,文化课也必须要过线。”
李老师对队员们的学习抓得很紧,定了很多规矩,“迟到、违纪、上课睡觉、带手机,这些都是违反纪律,虽然我把她们当做女儿,也不可以违纪。”李春兴坚持认为,学习对于体育特长生非常重要。在李老师带的足球特长里,每年都有考上大学的队员,成为现有队员很好的榜样。
“我把这帮队员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去管,我对她们说,如果你们不好好读书,三年或六年之后,你们会有遗憾的。所以在踢球和学习方面要想办法合理分配时间,在踢球的同时必须要学习好,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不能在回头时发现自己因为练球而耽误了学习。”李老师说,“作为有足球特长的孩子,更要处理好踢球和学习的关系。借助普宁二中这个平台,把学习和训练都做好,提高水平考上好的大学。”
付出,总有收获,种子也开始发芽。如今李老师所在的普宁二中已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教练和队员们的努力下,2018年至今,有四名队员拿到二级证书,两名队员通过足球特长考上大学。但在省赛的成绩不尽如人意,球队目前面临招生政策改变后能否继续招生的困难,但李春兴老师老骥伏枥,将一如既往地站在球场上,为学校女足的可持续发展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