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黄献文践行“五育并举” 教学和足球,双双跨越式发展

记者随着黄献文校长和黎善舟老师一起走进榄核二中,每每有学生路过,都主动向我们打招呼问好,呈现了健康阳光的状态。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黄校长的想法是,让孩子们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学校的文艺演出并不是只有全校性的,三个年级分别搞一台演出,然后再举办全校的演出。他的思路很清晰,这对学生们是一种成长,在他的眼里,学生们成长了就是学习了。
就校园足球而言,榄核二中在各方面条件和资源方面不如广州市区的学校,所以只能靠努力来提高自身的水平。而对于参与校园足球的孩子,黄校长的要求是学习与踢球双进步。
黄献文是土生土长的榄核镇人,15岁报读师范,18岁开始走上三尺讲台,1986至1997年在农村中学榄核中学任教,1991他任教的第一届初三,会考就以全级平均分74分超当时的番禺县30多分,超出番禺名校仲元中学5分,轰动一时。
1997年调入市桥中学后,他一直任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其中1999年任教的初三,全级中考政治科平均分创下92.7分(满分为100分)的“奇迹”。2000年至2006年,他任教的政治科平均分以绝对优势获全番禺公办学校的第一名。
作为中学高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首批骨干教师、番禺区首届名教师、南沙区名校长、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的黄献文,2009年从城区的市桥中学调任到农村的榄核二中。从此,就选择了如何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艰辛探索之路。
黄献文到任前的榄核二中,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德育管理还是教学成绩,一直都处于全番禺的最低水平,特别是中考成绩,已连续多年在全番禺公办学校中倒数第一。学生吸烟、打架现象时有发生,学校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甚差,榄核二中教师也感受不到做老师的成功与快乐。对黄献文当时的选择,很多人甚为不解,别人想方设法往城里挤,而他却放弃城市,又来到了农村,况且是一所如此的学校。何必呢!你行吗?
作为土生土长的榄核人,又曾在此任教十一年,黄献文对榄核有着难以割舍情结。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对乡亲的承担、对教育的执着,他义无反顾地“回归”。
担任榄核二中校长后,他首先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他认为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是老师。比如他很懂得怎样发挥黎善舟老师的特长,发挥了黎善舟的最大能力,他认为黎善舟的身上有一种教师的奉献精神。
在学校的大会上,黄校长表扬体育科组是最多的,榄核二中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学校的五育并举为榄核镇争光了。“体育好了,学生都很阳光。在黄校长眼里榄核二中的校园足球是抓手。”在黎善舟老师说黄校长是发自内心的支持学校开展足球活动,“球队训练到晚上7点,如果没有校长的支持,训练结束后,到饭堂就没东西吃了。”黎善舟说。
在黄献文眼里,榄核二中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吃苦耐劳,“不仅要踢好球,学习还要好。”学生文明有礼、学风纯朴,教师团结协作、和谐进取,这是黄献文最想看到的榄核二中。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成绩实现了新的跨越。“2016年中考,我们学校超过了广州市中考的人均41分,七年间中考人均总分提高了116分。”
学校还是那所学校,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生源也是原来地段的生源。几年前,许多家长想法设法把小孩转到市桥就读,黄校长说,随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这几年没有一个本地生转出,而且出现了大量在市桥就读的榄核户籍学生回流的现象,许多外地户籍的学生也慕名而来就读,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也吸引了不少学生电话咨询和青睐。这让榄核二中成为广州地区农村学校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学校无论在校园足球开展和学习方面都与时间赛跑,“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做校园足球,以南沙区冠军为目标,今年拿完这个冠军,马上投入下一年争冠的准备期。踏踏实实去准备,然后全力争取广州市足球比赛的好成绩。”
这次参加广州市校园足球夏令营选拔活动,榄核二中邓钰茹、刘嘉欣、姚露晴、黎敏仪和唐成骏进入了复试。作为守门员的邓钰茹,和队友罗思琪一起,已被广州传统足球强校相中,准备预备录取。这两名学生对榄核二中女足来说具有历史的意义。
“我在初一进入了校园足球夏令营全国总营,获得了二级运动员证书,在学习踢球的过程中,我也努力将学习成绩做好,希望将来在踢球的过程中取得好的成绩之外,考上好的大学。”邓钰茹说。踢前锋的姚露晴和刘嘉欣也都希望自己能将学习成绩和踢球水平一起提升。黎敏仪学习成绩可以在年级进入前八十,之前考试是第73名,成绩中上,“我踢球之后,免疫力明显提高了,很少生病。”
唐成骏是榄核二中男足门将,他的偶像是诺伊尔,在他眼里,诺伊尔不仅出击快,而且活动范围大,是他学习的榜样。“去年我代表南沙区队战胜了海珠区队,那场比赛非常难忘,是以弱胜强的一场比赛。希望以后我们能把足球青训做好,在青少年足球注册人口上超越越南。”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