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东 平凡之路不平凡人生

作者:记者鲁蜜报道 日期:2021.09.30
34年扎根基层,让李维东最自豪的,并不是自己那些头衔和奖项,而是在他平凡的校园足球生涯中,看着一个个学生不平凡的人生。
李维东 平凡之路不平凡人生

在李维东的办公电脑里,常年存着一个表格,休息时,他会打开表格,端详一番。表格里写着学生的名字、毕业年份、运动员等级和考上的高校或者去到的职业俱乐部。每增加一年,这个名单也在变长。

“我常在想,在某个时间,把自己34年的校园足球心得写下来。”杨家坪中学高级教师、校园足球教练李维东说。作为全国足球示范区重庆市九龙坡区青少年足球的领军人物,李维东从事体育教育和足球青训工作34年,已有很多头衔加身。他带领教练团队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足球教练遍布山城,也有类似邓涵文、李影等职业球员走进了顶级联赛。

专业资质冲破“禁锢”

出生于1968年,如今李维东已经53岁。他从教34年,一半时间扎根在球场从事校园足球青训工作,一半时间培养青少年教练团队、建立基地校以及队员选拔等等。

在有着58年校园足球历史的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李维东是第二代教练,第一代是他初高中时代的恩师高易、李思学。在杨家坪中学读书时,李维东就是校队队长,高中毕业后考入重庆教育学院,毕业时他才19岁,随后分配到了位于巴南区的土桥中学,担任体育老师。

因对足球的热爱,李维东不甘于只当好一名体育教师,他的人生轨迹,就是一颗足球改变的。如今,山城近五分之一的青训教练,都是李维东曾经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母校杨家坪中学的足球教练,也都是他或他的学生带出来的。

在土桥中学任职期间,李维东利用业余时间开办了足球兴趣班。每天,他骑自行车,带着足球去训练场,一三五在李家沱广场,二四六在中梁山电机厂的球场。从1987年到1992年,五年的时光,他带的第一批学生,已能代表区里去参加比赛。李维东的培训班也开始小有名气。

到了1992年,李维东回到母校任职,也结束了课外训练班。那时,杨家坪中学被笑称为“九老三”(因来自九龙坡区经常拿第三而得名),想要拿到一二名,还需要点功夫。刚回到杨中,李维东带的第一批队伍,是77-79三个年龄段的孩子,一年后的市运会,还是只拿到第三。

李维东在那十年间,不停想办法。2000年,他争取到去秦皇岛参加中国足协开办的亚足联B级教练培训。他仍记得获得那个名额有多不容易,首先必须获得市足协的推荐,而市足协给到教育系统的名额更是稀缺。

在秦皇岛培训班里,基本上都是中超、中甲球队的助理教练,还有不少国家队队员,讲师是来自德国的克莱默。李维东接受一月的培训,思维发生了变化,对训练方式、技战术的运用,以及对队员心理建设方面的工作等,有了全新认知。他也成为九龙坡区第一个获得B级教练证的体育老师,而后又参加了亚足联D级教练员讲师的培训。

有了最专业的教练身份,彻底冲破了李维东的“禁锢”。此前,仅作为教足球的体育老师,李维东只会立足于组织学生训练,建立一支队伍。而后来,他逐渐扩展到打通选材渠道、教练培养、打造完整校园足球体系中去。

他一次次建立基地校、选拔集中,致力于校园足球苗子的成长计划制定,为杨家坪中学以及周边小学带来了科学的培养计划,以及专业足球技能培训。在李维东和他的团队培养下,杨家坪中学的队员,有的走上职业足球道路,有的考上好的大学,成为了拥有足球特长的大学生。

足球育人需要边界感

在李维东的那份“毕业生”名单中,第一个是女足队员李影,后边还有邓涵文、陈科睿、陈蒲、曹永竞等效力中超以及不少在中甲、中乙俱乐部效力的现役职业球员。当然,大部分苗子,都去了国内知名大学。

最近常挂在李维东嘴边夸的,是肖星宇和肖佳宇,一对双胞胎兄弟,今年从杨家坪中学毕业,分别去了同济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兄弟俩都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如愿考上心仪的高校,无论对务农的父母,还是对杨中教练团队,都是最好的“回报”。

李维东常说,教育系统的校园足球跟民办或职业队的青训有很大区别,杨家坪中学校园足球的根基,始终离不开“育人”二字。而“育人”,就必须有边界感。

曾有一段时间,不少职业俱乐部到中小学建立基地,也和杨家坪中学合作挂牌。从小学选送的孩子到杨家坪中学继续培养,在初三前后进行分流,小球员放弃了文化课,直接去职业俱乐部训练,也有职业俱乐部直接从杨家坪中学将他们培养的苗子挖走的。那时,李维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接到家长来电,“李老师,您把孩子收回学校吧,孩子在俱乐部练不下去了。”

李维东很心疼,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和职业足球的角度是不同的,“作为学校,只要是孩子进来了,就要培养他,而职业俱乐部一般只要靠近金字塔尖上的人。”李维东作为教练的同时,也是他们的老师,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足球一个层面的东西。后来,他把学籍还在的孩子接回到杨家坪中学,重新培养,争取还能让他们考上大学。

杨中的校园足球,在逐渐淡化职业球员的话题,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孩子足球技能和文化课上。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孩子真具备职业球员的专业水平,教练一定不会埋没他们。

比如李影,当时就是和冯劲、沈田峰一批人一起到的杨家坪中学,她一直和男同学一起训练,身体素质和对抗都不输任何人。即便成名后,她每次回重庆,都会去杨家坪中学看望教练们。

又如陈科瑞、邢瑜在初一的时候从杨家坪中学进入职业队再入选国少,陈蒲也是初一进入三高俱乐部再进入职业队到入选国青,甘超、邓涵文也在2011年入选了中国足协首批赴葡萄牙留洋球员大名单。

这些年,学校一直坚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李维东那份表格上的学生,有些去了职业俱乐部,但大部分都没打上球,年纪轻轻就退役当教练。但因为落下了文化课,没文凭,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杨中并不反对学生走上职业道路,只是作为以“育人”为根基的教育系统,他们要培养的是能回馈社会的人才,更要对学生在足球以外的人生负责。

很多圈内人都说李维东是颗“油盐不进的鹅卵石”,他个人几乎不与职业俱乐部打交道,而是埋头做好教练,当好老师。看着那份逐年变长的名单,李维东算了算,“成材率”超过了70%。

34年耕耘,无悔足球

从教34年,加上在母校读书的5年,李维东如今算得上是在校时间最长的那一个了,也是为校园足球操心最多的那一个。他说:“如果只做一个普通的体育老师,我可能会更轻松,但我会觉得缺少乐趣。现在做了三十多年的足球青训,做了34年杨中人,哪怕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艰辛,也觉得这三十年是有意义的,人生是完整的。”

34年如一日。年轻时,李维东从体育课开始自己的每一天,下午带队训练,风吹日晒都在球场上度过,晚上熬灯守夜做教案和训练计划。在这期间,他的儿子从婴儿长大成人。孩子小的时候,时常一个人蹲在训练场边玩沙,忙着训练的李维东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儿子,就让学校的老师轮流帮忙看着。到了周末,李维东也没时间顾家,因为他不是在带队训练,就是在带队去打比赛的路上,十几年风雨无阻。

2010年起,李维东逐渐不在一线带队,转向为杨中校园足球整体布局谋划。过程中,他干过两件大事,改变了杨家坪中学在重庆校园足球的地位,一是在校园里建立足球俱乐部“民办非”的运营模式,二是深入到全市的小学,搭建足球人才培养系统。

从那时起,只要李维东的手机一响,就一定是周边小学打来的,让他去选材,哪怕只有一个孩子要被评估,再远,他都会开车去看。看一次还不足以给出意见,必须要多往返几次,多看几堂课。有一些小学的学生,他从发觉到培养,一关注就是三四年。

时间飞逝,学校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好,周边小学的梯队也从无到有地遍地开花。唯一没变的,是李维东的育人与足球专业相融合的培养理念,对校园足球的情怀,以及他每天的日程。

现在,每天下午,他还会去球场转悠,有时还忍不住去带带训练。看着曾经的学生成长为老师,看着一个个新的苗子茁壮成长,34年耕耘在李维东脸上刻下的一道道沟壑也舒展开了。

在线客服 快速购买 咨询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