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科尔:我想离开蓝军因为和穆帅关系紧张,但后来我妥协了
在新书《Luxury Player》中,乔-科尔讲述了自己与阿布拉莫维奇和穆里尼奥的交锋经历,他还介绍了一则关于教练埃里克森的趣事。他回忆了穆里尼奥对切尔西的变革性影响:引入了革命性的训练方法,对球员从不拐弯抹角,无论在私下还是公开场合都直言不讳。相比之下,在埃里克森执教英格兰时期,球员们生活则轻松得多。
以下为部分摘录
阿布没给成的双倍奖金
2004年我们在酋长球场战胜阿森纳,晋级欧冠半决赛的那个夜晚,阿布拉莫维奇如往常一样带着随行人员走进更衣室。即便平时面无表情、难以捉摸的他,那一刻也完全被喜悦感染。
我们球员当然也很兴奋,而且不仅仅是为了荣誉。每位球员都获得了5万英镑的四强奖金。穆图关掉音乐大喊:“双倍奖金!”大家都看向阿布。有人开始发出观众般的欢呼声,最终我们齐声加入,一个低沉的“ooooohhh”逐渐升级。“双倍奖金!”阿布大声附和。房间里瞬间沸腾。穆图再次关掉音乐喊道:“双倍双倍!”我们再看阿布,但他身边的人已经把他推到门口,承诺再额外给我们一百万英镑。
虽然你可能觉得这些球员贪心,亿万富翁随手撒钱,但这就是当时的情景。遗憾的是,我们最终并没有拿到所谓的双倍奖金,因为赛季中途更改奖金计划是违规的。
阿布在切尔西球员生活中出现得很少。赛后偶尔会见到他一次。2010年,我们在欧冠输给穆里尼奥执教的国际米兰后,他召集我们谈话,直接问我们是否是真正的顶级球员,还是只是拿高薪的球员。这是我七年间唯一一次见他以全队身份讲话,也是唯一一次见他生气。
阿布喜欢安静地观察人,不浪费言语,只在真正感兴趣时才发问。我曾向他详细解释过康复室里某设备的用途,他听得很认真,明白后便离开了。我时常想,现在阿布在世界何处,也希望有一天能和他聊聊他从孤儿、在莫斯科卖橡皮鸭的少年,成长为全球知名亿万富翁的经历。
在切尔西,没人怀疑谁掌权。无论是穆里尼奥还是斯科拉里,若教练状态不佳,很快就不会被容忍。
我本想离开切尔西,但最终妥协
我曾去找阿布,因为我想离开。原因是我和穆里尼奥的关系紧张。2005-06赛季,我正处于巅峰状态,随队赢得第二个英超冠军,也准备参加当年世界杯。我在赛季末还签了一份新合同。
随着赛季推进,我感觉穆里尼奥对我的批评越来越严厉,如果这是激励我的方式,我认为我不需要。更糟的是,他让外界觉得我懒散、浪费机会、防守不力,甚至“不完整”。英格兰主帅埃里克森似乎也认同这种质疑。我必须在国家队表现得最好,以免被换下。
2005年12月,我在客场战胜阿森纳进球,12月28日又在客场战胜曼城打入制胜球。三天后对伯明翰,穆里尼奥在场边对我大发雷霆,模仿我失误的动作,说:“再来一次这样的比赛,你就没得踢了。”赛后周一,我在训练场热身时,穆里尼奥走过来,指着我训斥:“乔,再敢这样,你就永远不能为我效力。”我当时努力回忆他生气的原因。
我的经纪人建议我不要去找阿布,其他人也是。但我还是去了。阿布和他的助手尤金在办公室听我说明情况,我说我和穆里尼奥不合,最好离开。我不是在耍手段,只是坦白表达。阿布沉默了一会儿,看着训练场,我不知道该打破沉默。最终,我妥协了:“好,我留下。”同年三月,我的新合同签好了。
穆里尼奥是如何彻底改变训练方式的
2004年欧洲杯我没有出场,我告诉切尔西我不会休假,而是参加穆里尼奥的新赛季训练。我很好奇这位欧洲最炙手可热的教练是怎样的人。
训练初见,我注意到以前从未见过的场景:球童。他们为小场比赛不断提供球,没有中断。这正是穆里尼奥训练的精髓——通过比赛训练,强化技战术意识。
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今天普遍使用的周期化训练法。训练通过控球练习和小组比赛进行,短小、紧凑、耗体力,同时练习特定战术。所有环节都有秒表计时,包括饮水休息。训练无闲聊、无等待,每次转换都立即进行。身体极度疲惫,但我很享受。
穆里尼奥第一次单独找我谈话,直言可以签下德科,但他说:“我有你,乔。我可以签德科,但我想要你。”他拿出我的数据,确认了我既往位置,然后说:“你不是中场,你是攻击型球员,可以打边路,也能参与防守。我会让你成为更好的球员,但你必须信任我。”
训练过程中,我感到身体和精神双重挑战,但意识和决策能力得到了提升。穆里尼奥要求球员在正确时机压迫,对失误会立即指出。训练结束后,我甚至在生活中也保持高度专注,仿佛随时准备迎接触球机会。
穆里尼奥狠批大牌球员
欧冠16强首回合客场输给巴萨后,穆里尼奥在视频室训斥我们:“你们在诺坎普退缩,胆小。”他先批切赫,再批特里、兰帕德,甚至埃托奥和德科也被点名。轮到我和达夫时,我几乎以为自己完了。最终,他点评我们是努力的,但仅此而已。我如同被蒙眼的囚犯,幸免于难。
次回合主场比赛,我们以3-0领先,场上局势紧张激烈。第38分钟,罗纳尔迪尼奥打入一球,我看得目瞪口呆,几乎无法理解他的动作。当特里打入第四球时,全场瞬间沸腾。穆里尼奥冲向我,在球场上“游行”示意球迷高呼:“乔-科尔!乔-科尔!是因为他我们才赢得比赛!”我极度渴望得到他的认可,而当我真的得到时,感到无比自豪。
埃里克森轶事
2002年世界杯上英格兰出局后,我没有家人陪伴。当时我20岁,想喝个痛快。凌晨四点,我戴着小丑帽,手里拿着香槟,遇到了埃里克森和他的伴侣在电梯里。我举起拳头高呼:“WAHEYYY!”斯文也大笑着回应:“WAHEYYY!”他从不批评球员在派对上做这种事,因为他自己也经常这样。
埃里克森执教英格兰期间改变了很多。第一次我和卡里克入队时,他的助教托德-格里普看起来像个普通老人,甚至没有穿球队装备,但对球员关心备至。在第一次会议上,他把赫斯基的名字念成“Emily”,全队忍不住想笑。赫斯基轻声纠正,但埃里克森没听见,场面充满趣味。
【上咪咕独家看英超】